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这为新时期党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阵地。党校必须立足自身职能,始终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关键,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动权,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把准政治方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党校职责所在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的性质、地位和职能,决定了党校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党校职责所在。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党校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经历有不同,认识有差异,这决定了党校必然是各种观念、思想交流交融交锋之地。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校姓党”首先要保证党校人姓党。党校办学要坚决维护党的形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校教师讲授每一堂课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和党员意识,讲党的话,讲人民的话,对不正确言论要敢于亮剑。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准确表达、正确释义,牢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习贯彻落实过程中不跑调、不变味。
二、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增强认同感
毛泽东指出:“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一个“团结”的问题,团结的前提是要对国家和民族有共同的认同感。意识形态问题实质上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能否得到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使阶级利益、政党主张、集团意志、国家需要转化为民众的自觉服从与追求。意识形态不是权力,而是威力、威信、威望,是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软实力。要把握这些本质和规律,发挥意识形态的维护、辩护、证明功能,从而使领导干部自觉维护和参与。
如何增强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党校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党校要着重抓好党史、国情教育,让受训领导干部了解党艰苦的奋斗史,了解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加强国史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强化民族认同感。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因此,在党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要着力突出“四个”讲清楚,突显这种认同感。
三、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贯穿党校办学全过程
党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党校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风险研判,正确对待学员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思潮和杂音,从课堂培训、理论宣讲、科研资政和学员管理入手,加强理论武装,锤炼坚强党性,使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贯穿党校办学全过程。
一要依托课堂培训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必须把这一主业主课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党校要依据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定完备的年度培训计划,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校教学安排中的分量。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入心入脑入课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认真落实教学课时的硬性要求,确保党的理论和党性党纪教育比例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不低于20%,以保证主课地位,主动引导学员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着力提升思想引领力和话语主导权。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切实做到工作围绕主业主课展开、资源向主业主课聚拢,帮助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看家本领,使党校课堂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的精神家园。
二要依托理论宣讲不断用党的治国理政理念教育引导群众。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是党校的重要使命。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渐丰富。党校要利用当前各地传习站(所)建设契机,使宣讲进基层,理论进万家,为基层群众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强的理论需求,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来。
三要依托科研咨政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党校作为党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担负着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职责和使命。当前,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充分发挥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撰写一批重点理论文章,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阐释,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供学理支撑。同时,党校还要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组织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撰写出符合实际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将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提炼为可推广可借鉴的指导性理论,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四要严格学员管理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学风问题实质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最显著标志。党校要教育引导广大学员在学习培训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学用结合、言行一致。要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中组发〔2013〕8号)文件要求,严格学员管理,切实解决学风问题,提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进而提高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