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大学生安全课堂建设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丁凯丽 王萍奇
[导读] 当前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逐渐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权益较为容易受到侵害。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逐渐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权益较为容易受到侵害。目前女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均处于发展阶段,思想较为单纯,容易受不法分子的影响而上当受骗。为了提高当代女大学生的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研究就女大学生安全课堂建设进行了探讨。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形式对当今大学生安全意识与水平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调查发现当今女大学生安全常识薄弱,安全事件关注度不够,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大学课堂安全教育稀缺。故我们致力于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安全课堂的建设,创建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女大学生安全课堂。本研究主要就高校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及建设措施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课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思想的逐渐提升,女性的地位逐渐得到充实的保障。但是作为学校到初步步入社会的衔接,大学生逐渐获得独立的机会,女大学生的安全却得不到应有足够的保障。如今女大学生失联、被骗、裸贷、交通事故、宿舍火灾等等安全问题频发,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不足,不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同时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如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个大学生的安危往往牵动着一整个家庭。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尽可能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已经刻不容缓。故本论文以浙江省杭州地区为例,对女大学生安全课堂的建设进行初步研究。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杭州地区的各大高校女大学生,以及部分辅导员、老师。在此我们通过线上问卷和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主要针对大学安全意识、安全课堂建设的必要性、能接受的安全课堂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最后再用SPSS进行专门的信度调查。
        结果显示当今女大学生已经存在着初步的安全意识,但是依旧过于薄弱,同时在大学课堂中安全教育过于稀缺,甚至于几乎没有。安全课堂的建设势在必行。
一、女大学生面临的安全教育现状
1、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不足
(1)安全常识薄弱
    在问卷中,我们随机夹杂了一些安全常识问题,发现在安全常识模块正确率较低,不少正确率低于40%,如今女大学生们安全常识薄弱。大部分女大学生依旧将电线板连接至床上、存在大功率用品如锅等。同时大部分的女大学生们不知道宿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存放地点、不清楚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不知道报警立案最低金额、34.7%的女大学生会选择跟网友见面等等。女大学生的安全常识应该从大学抓起,提高当今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措施。
(2)安全事件关注度不够
        如今女大学生被骗甚至被害的事例层出不穷,不少事例被网友曝光冲上“热搜”,在父母、亲戚的朋友圈被疯狂转发,但是大部分女大学生对相关报道并不十分了解,甚至表示没有听说过。同时对相关报道的结果进行跟进与宣传的人数更加稀少,当今女大学生对于安全事件的关注度不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的人数较少,需加大重视。
(3)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达,不少大学生对于自己不会受骗存在一种过于盲目的自信中,认为自己存在可以鉴别真假,对于网上的消息或者内容存在盲目的相信,以至于上当受骗。对于自身信息保护意识过于薄弱,随意提供自身相关信息,信息保护薄弱。同时在现实中,看到较为危险的情况往往存在袖手旁观的现象,如在寝室楼下看到陌生异性逗留、室友使用违章电器、网上接到诈骗电话等等。对异常现象的漠视往往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作为女大学生应该及时上报辅导员或者院系老师、不相信任何形式的宿舍推销,如有情况及时汇报宿管阿姨或上报学院、劝诫室友减少违章危险电器的使用、观察宿舍灭火器以及熟记逃生路线。
2、大学课堂安全教育稀缺
    在调查中显示,仅有24.5%的女大学生表示曾经上过安全教育课堂,其余均表示没上过或者可能上过但是忘记了。大学中安全教育的缺失导致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而仅有的安全教育存在于安全事故发生后辅导员在院群中善意的“提醒”,但是早为时已晚。同时随着所处级别的逐渐上升,高年级的女大学生安全系数反而低于低年级的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必须得到全面的落实,必要时也要采取实践的方式进行实地教导,同时在线上也要加大宣传、教育、指导、管理。
二、造就当前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原因
1、成长环境问题
        如今女大学生成长环境过于单纯,在大学前被保护地过于安全,思想过于纯洁,未经历过社会的磨砺,社会阅历近乎于空白,在遇到陌生环境时容易对陌生人产生依赖情绪。单纯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大学生成为最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群体。
2、就业环境问题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就业成为了当今大学生们的最大压力来源。虽然随着思想解放,女性地位的提升,男女差距逐渐减少,但是不少专业在就业时依旧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女性就业看上去似乎比较艰难。于是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于网上关于就业的消息过于注意,这给不少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骗取女大学生的财产甚至自由。
3、自我保护能力问题
    在生理上,大部分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于普通男性,且缺少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故在出现突发的安全事故的时候,女大学生往往手足无措。同时,这些生理上的弱势也导致了这些女大学生事后无法采取相应的维权、保护措施,于是女大学生成为了不法分子的重点目标之一。
三、“互联网+”下女大学生安全课堂建设措施
        如今随着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互联网也逐渐渗入当代女大学生的生活。线上课程、慕课、微信公众号、线上平台等形式五花八门。网络课堂比线下更加节约时间,方便学生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本研究在此创建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女大学生安全课堂。
        首先是微信公众号的创建,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安全在线课堂的建设。首先我们将其分为两大模块——包含理论类和操作类两大知识点。在此我们将使用视频课件、线上讲义以及动画视频三种不同的形式。在视频课件中,我们与高校安全协会进行合作,召集志愿者或者体育学院学生进行进行女子防狼术、跆拳道等初步安全技能的推广,同时还增摄一些安全防护视频,如灭火器的使用,消防通道的介绍等等。在线上讲义中,我们将一些安全知识如预防网络诈骗的几大步骤、交通安全法规之走在路上你要注意什么、女生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等等编写成文章供学生阅读。还可以在后台与主创们就安全知识的一些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就阅读量较高的视频制作成专门的慕课,上传于慕课网站就女大学生们学习成长。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安全课堂建设,探究了当代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  发现当代女大学生安全常识薄弱,安全事件关注度不够,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大学课堂安全教育稀缺。同时对造就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可能为成长环境原因、就业环境原因、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就女大学生安全课堂建设措施提出建议,望建设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女大学生安全课堂,同时结合慕课,拍摄相应视频。希望本研究能对高校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佳音.高校辅导员基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166-167.
[2]李志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措施[J].决策探索(中),2019(09):9-10.
[3]郭俊敏.基于慕课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在线课程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6):47-50.
[4]刁丹丹. 自媒体视域下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5]覃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9):73-75.
[6]黄韬.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柳州地区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9):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