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中将高中生物的主要教学任务设置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的生物核心素养主要为科学思维、生命观念、探究科学以及社会责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以上四方面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本次对于高中生的生物教学发展生命观念进行探究,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命观念;培育;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主要的目的为使学生的生命观念得到发展以及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需要使学生能够做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学科思维转换为生命观念,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生命规律,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体现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次通过概念学习、建构模型、生活实际、教学情境培养、活动探究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物质能量观,使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一.利用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概念在生物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构建理论体系。生物学概念能够对于生命现象进行系统化的提炼,学生对于生物学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利用生物学知识及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生物学科《细胞分化》中,里面包含了细胞全能性及细胞分化两个生物概念,细胞分化概念的学习一般为细胞分化的意义、特征、实质及结果,以上四个内容为细胞分化的基础概念,而细胞分化是本章节的难点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教材顺序进行课程讲解,不能使学生的生命观念得到有效培养,细胞全能性为细胞分化的概念,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无法对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释,一般将两个概念分开传授,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更阻碍了学生对于生命观念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在细胞分化概念基础上引进学生对于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学习,设置问题“一个细胞能够发育成一个个体?”学生在进行思考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了概念思维导图,逐渐对于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的联系进行了解,有效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利用建构模型发展学生生命观念
模型为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实践过程中对所了解的对象进行简单的模块式表达,高中生物学课程模型构建主要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例如,在“细胞基本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细胞膜,细胞器以及以及细胞核进行模型建立,在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结构细节的关注与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的印象,比如,细胞膜受体与细胞的信息交流关系,细胞核细胞质与细胞核核孔之间的信息交流,线粒体内膜以细胞有氧呼吸之间的关系[1]。
三.利用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为学生加深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并逐步产生生命观念。
例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环境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于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利用对于生活问题的解决,学生加深对于光照强度减弱归使光反应过程减弱,进而引发农作物减产的印象,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物质能量观[2]。
四.利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立恰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教学情境中学习生物学理念及原理,深刻领悟生命观念,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及自然观,教师通过设置正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情景进行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例如,在“基因”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正确的教学场景,例如A、B两中伞藻的帽形有显著差异,现在将伞形帽伞藻假根与菊花帽伞藻的伞部进行嫁接,发展出的帽形为两种帽伞藻的中间状态,这种形态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利用情景问题设置,学生能够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对于伞藻的形态结构进行进一步剖析,对于细胞质的位置、细胞核的位置、以及结构改变的原因进行同学间的讨论,学生对于学习的难点及中点能够有效掌握,同时进一步构建结构决定细胞功能的生命观念[3]。
五.利用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生命观念
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及教学生命发现、生命成长体验进行探究,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生命观念的认知。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酵母呼吸方式的探究”中,传统的教学只是将实验为学生进行演示,教师担心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会影响教学进度,耽误时间,但实际上结果恰恰相反,教师可以通过对于学生实验时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酵母呼吸方式的探究,另外,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酵母菌的细致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到酵母菌的代谢以及细胞结构,更能够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了解,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结构决定生命功能的生命观念,最后学生通过对于实验的观察,对于气体量进行比较,通过对于试管的温度进行感受及闻气体气味,学生的物质能量观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生命观念形成与科学探究息息相关,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生物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生命观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探析,使学生能够将生命观念逐渐形成,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剑锋.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和提高生命观念素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21-22.
[2]丁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9(15):9-10.
[3]张敬峰.高中生物课堂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文理导航,2020(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