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要加大开展力度。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加强法制教育,着重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就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切实提升初中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
在精神文明的培养与物质文明的建设受到同等重视的今天,法治素养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政治素养之一。加强法治素养培养,也同样是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中《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将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真正培养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一、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今社会,初中生所接收的信息的来源越来广泛。网络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才能够有效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但是初中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不良信息,此时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放在核心素养的领域中讨论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我们也会发现法治意识与其他核心素养有着密切地联系,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也能够促进学生热爱国家、社会、集体的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也在日益加剧。初中生尚未具备充足的社会经验,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初中生法治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理解、记住了课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将所学的法治思维、法律常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同时,法治观念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深深扎根,学校由浅入深的法治教育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强,最终将融入社会的法治发展。可以说学校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也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当前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师在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方面重视不足
一方面,学校对于教学的把控往往是在宏观层面的,很多学校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初中生思想道德学习的规律和现状,认为初中阶段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意义不大,导致学校层面对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明显不足。具体来说,学校缺乏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题培训,在教学课程安排方面、硬件设备配备方面、教研工作方面都有所不足,使得整体上道德与法治的体验式教育没有实质性的开展,仅有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难以实际作用到学生上来。
另一方面,教师对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不够重视。道德与法治相对于初中生所学的其他科目来说重要度较低,教师和学生都将其作为副科来对待。教师没有认识到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道德与法制教师的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落后,队伍稳定性差,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乐观。学生本就对这个科目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不投入,学生学习效果更差,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方法落后、形式单一
当前初中生法治思维培养的主要阵地是在道德与法治这个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学校、教师对法治思维培养的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提高法治意识。同时,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早已不再局限于生活和学校课堂了,互联网上数量庞大、良莠不齐的思想言论很容易对初中生产生身心方面的不良影响。教师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互联网又活力极强,使得一部分初中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就开始排斥课堂,法治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班级法治环境,营造法治氛围
学校是初中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是学生开展校园生活的基本单位,因此校园、班级环境在初中生形成法治意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与教师要提高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在理论上提高认知,在实践中实事求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法治教育,由上至下提高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崇尚法治精神》这一个单元时,学校可以将关于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标语、书画作品粘贴在宣传栏、教学楼走廊等位置,让学生目之所及巩固知识,同时加深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解,使这样的法治意识潜移默化植根于学生内心。与此相配套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班级内开展一些小活动,例如让学生们通过收集与自由、平等、公正相关的诗词绘画作品,进行朗诵演绎,或以探讨会的形式交流对其内容、思想的理解,感受不同主体所表达出的对自由、平等、公正的思考的异同之处,在体会中加深理解,提高法治思维。
(二)灵活转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面对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低下的情况,教师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调整,主要是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手段。其次教师还应当及时关注网络信息,将社会热点问题和事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法治教育更加生动灵活也更加有教育意义。
例如在讲解《守望精神家园》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时事热点引入课堂教学,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等近期热点,引导学生思考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同样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进行讲解,减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感,也能以身边事例,实现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在课堂结尾,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网络上的一些负面的例子,如一部分人在网络上宣扬违法乱纪、分裂国家等思想,教导学生明辨是非、爱国守法,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在社会飞速进步的今天,要加强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师和学校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意义,提高重视度和教学水平,其次要密切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思想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其根源,最后要针对问题积极改进教学的环境和方式方法,让学生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体验,在愉快的学习中真正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周亮.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61-62.
[2]程艳霞.法治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测评的重要维度[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10):15-19.
[3]朱琥.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01):54-56.
[4]杨永文.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