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中生的第二大难题,为此,本文主要通过浅谈相关策略帮助高中生争取好分数。
【关键词】传记类文言文;高效阅读策略
传记类文言文通常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干,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
1 理清行文思路
1.1 开头:人物简介
此部分通常会介绍人物的字、号、出身、天赋、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文言标志词:举、荐、征、召、辟、授、除、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在文章开头部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1.2中间:人物事迹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的变化,同时伴随的是官位的变化。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官位的变化: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还没做官)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此部分要注意时间词(如: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以及注意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如: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谪、罢、默)。
1.3结尾:人物评价
此部分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候也会穿插于全文中。乞骸骨、封、卒、溢等,都是这部分常出现的文言词语,透过溢号或封号等,可以侧面看出对人物的评价。
当我们熟知传记类文言文的写作思路后,如果能运用一定的基本方法进行阅读,会帮助我们提高读懂文本的效率。
2 把握阅读基本方法
抓住主线:谁做了某事,结果怎样——人物、官职、事件、品格/评价。
2.1人物
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2官职
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贬?
2.3事件
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2.4品格评价
作者是怎样评价的?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读懂一篇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后,必须要清楚其的考点和题型,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有的放矢。
3 明白考题与考点
3.1基础知识(实词解释、词类用法、断句、句子翻译)
(1)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2信息筛选
(1)侧重对文意的理解,筛选重要信息,注意细节。
(2)文言常识
明白考题和考点,要运用好方法帮助我们争取好分数。
4把握解题方法
4.1实词解释
(1)常积累实词释义
(2)代入法、排除法
4.2常见的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即“主语使宾语动”,一般不及物动词带宾语,都属于使动用法。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意动用法:
认为(宾语)怎么样。
(3)名词的活用
①作状语,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②作动词。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肉”,吃肉。
(4)形容词的活用
①作名词,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坚”“锐”,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②作动词,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穷”,是走到尽头。
③使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使……变绿”。
4.3断句的方法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3)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正确的标点。
(4)做完后一定要检查一遍,看能否读通大意、逻辑是否顺畅,如果有语义不通的地方很有可能是断错了。可借鉴以下方法:
①找人(人称代词)和动词
人名或物名、代词,作主语,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作宾语,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两个名词、代词叠加,中间一般要断开。第一人称(“我”吾、余、予、我)、第二人称(“你”子、尔、汝(女)、公、卿、君、若)、第三人称(“他”彼、此、其、之、斯)
②找动词
“曰”“云”“言”“谓”“道”一般要断。
③找虚词
A.句首语气词前面,如:其、夫、盖、唯、若夫、且等。
B.句首关联词语前面多,如:虽、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
C.句末语气词后面,如: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乎、哉、夫等。
④找文言句式和固定句式
判断句,如“……者,……也”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如……何”“况……乎”“何……为”等。
4.4翻译
(1)翻译原则:忠于原文、字字落实、灵活翻译。
(2)注意字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3)联系上下文语境,符合文意。
4.5信息筛选
(1)人物:注意事件时间地点等细节。
(2)常识方面:多从课本和课外读物积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宗教、礼仪、风俗习惯等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多读多练多总结多反思,才能争取好分数。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2]吴怀仁,徐治堂.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导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3]林玉山,王立根,陈学斌.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修订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