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舟,渴望用宽容牵引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吴翠文
[导读]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是啊!老师要用宽容去爱学生。对待学生更加循循善诱,耐心指导,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感化孩子。
        宽容是人世间芬芳的花朵,能让我们接触快乐。我读过一篇文章:一个青年仅有的6年小学时间,真正在上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多么令人心酸呀,他不断的逃学、不听课、被轰出教室,这些表现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吗?不。如果老师有一个宽容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一个“不尽人意”孩子,让他也能分享老师的笑脸,也许他也会是个好孩子。
        这个青年说:“老师的笑脸是为好学生准备的,坏学生无缘分享。”任何孩子都有受表扬和鼓励的欲望。美国一心理学家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赏识的渴望。”一些孩子之所以自暴自弃,是因为根本找不到归属感和自身的价值,更尝不到被尊重的荣幸和成功的喜悦。事实上,只要对“坏孩子”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好孩子”差。
        宽容是一种境界,能让人们去感受人生的力量!苏格拉底被人们的不宽容推向了生命的尽头;伽罗毕,杰出的数学家,但有三次论文被退回,理由是他的东西太超前。21岁的他在决斗中身亡,作为异端,生前始终未被承认;迈耳,第一个发现能量守恒的人,因为得不到别人理解,而发疯;鲍耶,第一个写出非欧几何学著作的人,连他的数学家父亲都激烈反对这种“怪”理论,最后离家出走,不知所终。我们不曾忘记,楚庄王群臣宴饮烛灭,不记被绝缨之过的宽容,秦穆公丢失骏马,未责盗马者之过的宽容。宽容的力量是伟大的。宽容是石,敲出美德之火;宽容是火,点燃理解之灯,照亮人生之路;宽容是路,通向友爱之门。当然,宽容更是首诗,每字每句都让人倍感温暖。紫罗兰被踩扁了,而她的香味却留在马路上。宽容的力量,永远不会消逝。
        宽容是爱心的传递,宽容是沙漠里的绿洲。老师认为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认为是“坏孩子”,这样评价学生,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宽容的态度,不是处处以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他们,而是用理解和宽容来认可学生的少年天性,再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宽容是爱心的传递,宽容也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老师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难以和“坏孩子”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能温暧、照亮孩子们的心。在教育生涯中我把真心、爱心献给每个孩子,细心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体察他们的思想感情,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心声,还专门设立了“小主人心声”信箱。

听孩子们的呼声,为孩子排忧解难。
        宽容是一把钥匙,用于开启成功之门。世界上没有宽容,就如没有空气,是活不下去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老师去解读的书。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才能,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都是需要我们老师是留意,用一双慧眼去挖掘。这个青年小时候真的一无所长吗?他的老师如果能认真去“品味”他,一定能发现他的闪光点,老师因为他的“不尽人意”而把他拒之门外,就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深深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明智的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为主,要用宽容的心态包容孩子的某些过失。同样的一粒种子,撒在盐碱地上,就会枯死,撒在肥沃的土地上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在教育生涯中,我碰过许多问题学生,如果把他拒之门外,就会葬送孩子一生的前程。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与这个青年小时候一样,经常逃学,在社会上结交不良少年,家长也拿他没办法,只好放弃,在小学几年时间,他的所作所为“盛名远扬”,当时放他在我班时,说实在的是感到有些棘手,但后来却慢慢对这个孩子投入感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感情,终于取得一点儿进展,孩子最后还是走上了正路。
        宽容是一叶扁舟,带你渡过危险的河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个别教育,对“双差生”,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宽大的胸怀包容“双差生”,我所任四(1)班的何飞同学贪玩、顽皮,在学校“烂”出了名。其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何飞的行径不是教育诱导,而是动辙打骂,造成何飞逆反心理,学习无心,成绩每况愈下,我细心观察,发现何飞虽然调皮捣蛋,但人却聪明伶俐,应采取诱导为主,从激发他的理性、良知入手,使他从朦胧的意境中觉醒,回到天真活泼、天真无邪的本性中来。一次,一位学生从珠海带回一只款式新颖的多功能铅笔盒,一个放学的时间却不翼而飞了。失物学生向我告状,我凭着第三感觉,自然心知肚明。但我琢磨再三,没有直接找何飞谈话,怕损伤他的自尊心和激化他的逆反心理。而是巧妙地结合课堂教学,先从做诚实人说起,阐明做事要老实,不能说谎,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然后巧妙绕到如何正确对待一时一事的失误、过错上,直截了当指出,好奇心人皆有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拿了人家的东西,虽不是偷窃的动机,但如果不放回原处,会被人误认为偷窃,是最不光彩的事。我若同有口无心,委婉其词。但第二天,失物学生却喜滋地告诉我,失物找回来了,我暗暗观察何飞,发现他不再拘束,不再手足无措,而是轻松多了。自那以后,我抓住时机,一有空就主动接近他,耐心开导他,帮他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何飞思想、成绩改变得与原来判若两人。还成了班级的纪律委员。我用真诚的爱,宽容的心,使一个个迷途、离群的“小雁”又回到温暧的集体中来。
        璞玉需要琢磨,成长有个过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引导,需要呵护,需要阳光雨露。老师要用长远而锐利的眼光,包容“丑小鸭”在成长期中的“不尽人意”处,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赞美,以宽容牵引,让教育之舟在知识海洋中远航!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