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王雪峰
[导读]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机会,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机会,促使大批农村地区的青壮年涌向大城市。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往往只能继续留在农村地区上学、生活,从而产生了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扩大,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小学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良好教育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但是,因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因素,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小学 教育问题 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因素
        1、家庭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问题
        为了支撑家庭,农村大多年轻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导致家长与孩子长期两地分居。距离的遥远需要更多的沟通去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然而,许多家长由于工作时间长或者是对与子女沟通的疏忽,并没能做到经常与孩子进行电话或视频交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难以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没办法给予及时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长时间缺乏父母关心爱护的儿童,可能会丧失对父母倾诉欲望,甚至对父母产生抗拒乃至怨恨,从而影响他们对亲情、家庭观念的看法,乃至可能让他们在人格发展中出现扭曲和变形。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监护人的教育不当所引起的。爷爷奶奶们因为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对孩子过分宠溺,在平时生活中所有事情都以孩子为中心,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时间考虑到的是孩子,留守儿童长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生活,导致孩子逐渐养成了自以为是、不懂分享的不良性格,甚至有些儿童认为老人对他们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养成不尊重老人,对老人大呼小叫的坏习惯。这些不利因素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家庭、学校监管不力忽略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导致其自制力较弱,所以在学习时需要家长老师们的监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监管,才能保证小学生的正常学习。但是,就是这简单的学习监督,一些家长老师都没有做到。因为大多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等抚养,这些老人保持着传统的思想,在他们眼中农活是最重要的。所以,当孩子放学回家后,他们也没有过多的关心孩子的作业完成问题,也没有询问孩子是否存在学习上的困难。有时老人甚至不关心孩子是否想去上课,而是任由孩子玩耍,这样对孩子的不监管态度,导致学生更加不喜欢上课学习。而在学校因素方面,部分农村小学老师因为环境条件不好的原因,导致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在平时学生上课时对学生的管教疏松,学生上课纪律不好他们不管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也不给予纠正。这样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重视,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好,还养成了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家长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关系着孩子的一生。所以,身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监护人,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家长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父母们可以多与孩子打电话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多给予子女关心和爱护,帮助子女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肯定子女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进而让学生充满自信,重视亲情。另一方面,监护人也需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如监护人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完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在孩子学习时,监护人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孩子学习的监督,重点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多与学校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关心其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做出正确的引导。
        2、改善教学环境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老师们也需要做出努力。如学校领导要加强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及时发现学生问题所在,并找到其原因,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学校要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校园里张贴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标语字画,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看见,从而接受精神的洗礼;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一个阅读角,可以放置一些课外书籍如漫画、杂志文学作品等等供学生们阅读,这样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摆正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等方法去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还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并给出指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老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如班主任可以每周找个固定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一次家长会,班主任给家长分享学生这一周在校学习的表现以及出现的问题,而家长也可以与班主任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家校合作商讨寻找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老师通过这些方法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政府部门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关注度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努力,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度,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监督与管理,为留守儿童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教学条件,如一些村小学学校环境差,教学设施不全。这种情况就需要村小学老师及时上报政府,政府要积极给予改善修整,让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对学校老师的教育情况进行监督,避免老师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而且,政府需要加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确保一位老师只能教一、两个班级的一门学科,这样能够减少老师的教学压力,从而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监督。其次,政府可以成立“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有政府牵头,村委会、学校老师、派出所等参加,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访问,定期联系留守儿童外出的家长,从而了解孩子的学习、健康、生活等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积极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及因素,进而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家长们需要及时更新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加强爱护;学校要让老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政府要及时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条件的不足,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相合作,共同努力去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留守儿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於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2):78-80.
        [2]司马懿茹.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4):64-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