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责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一种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但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责任心的培养越早越好,其中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责任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根据笔者亲身实际教学经验来做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
关键词:责任心 培养 反思
一、案例
开学初,又到了轮换班干部的时刻了,小欣被大家推选为语文科代表。当天晚上,笔者却意外地接到了小欣妈妈的来电:“小欣在家里表现欠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我怕她做不好。况且,她现在已经读五年级了,我希望她什么事都不用管,只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就行了。”笔者能理解这位母亲的出发点,因为考重点中学竞争太激烈了,但孩子这样的表现,难道还不应该扭转过来吗?毕竟孩子都十一岁了,如果错过了培养的黄金期,以后吃苦的还不是自己吗?为了坚持自己的立场,笔者做通了家长的思想工作,并用一个学期做期限,来证明笔者的做法是正确的。
接着,笔者给小欣做了方法上的指导。一开始小欣每天能早早地到校,工作有条不紊。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却总是姗姗来迟。作为一个领读员,自己却老迟到,这怎么行呢?通过谈话得知,平时,她完成作业后,都是妈妈收拾东西的,这几天妈妈出差了,她就出了乱子,因此迟到了。原来这样!归根到底,这是没有责任心惹的祸。笔者马上和她妈妈通了一次电话,并与她约法三章:在家里,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做不好,理应受到惩罚。有一次,小欣忘记带作文本了,笔者向她说明:“老师坚持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这一叠作文本我今天一定要改完,所以你的作业必须要在早上交给我。”笔者让她亲自打电话,叫妈妈把作业送过来。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想为难家长,而是要孩子体验到自己过失带来的后果。
这件事之后,笔者一方面指出孩子存在的缺点,一方面指明她努力的方向,并常常在班中表扬她。接下来,她的表现越来越好了,每天按时到校领读,及时收发作业,布置作业,工作细致到位。看到小欣的进步,笔者窃喜。有一次,遇上笔者临时开会,午读怎么办呢?但转念一想,这不是考验班干部的难得机会吗?当会议结束,午读时间已过了十五分钟,笔者的心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当急匆匆地来到教室时,笔者惊呆了,同学们正在小欣的带领下认真地读书,连最调皮的小辉也没有走出座位。笔者想,对小欣的培养已初见成效了,责任心的强与不强不是天生的,家校的共同培养至关重要。
当学期家长会结束的时候,小欣的妈妈特意留了下来,从她欣喜的脸色可以猜测,孩子的进步真不少。果然,家长说:“小欣这学期在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独立能力提高了,令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学会关心别人了。母亲节的那天,当我走出房门,一个自制的蛋糕伴随着女儿的歌声送到了我的面前。原来她今天早早就起床了,做蛋糕的方法是从网上学到的。除此之外,她在父亲节也为爸爸带来了惊喜。
梁老师,谢谢您的栽培,以前的我什么都包办代替,我的育儿观念的确错了。”
二、反思
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属于独生子女,一家人里面,往往是4个以上的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由于大人的过分溺爱,孩子容易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如让家长收拾书包,家务不沾边,老师要求带的东西总是忘记带等等,孩子出现的种种毛病,我们如果能正视,其实是可以改变过来的。
1.责任心的培养以家庭为重要场所。
家庭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场所,一个什么都不肯放手的母亲可能养出一个巨婴,所以,家长的培养意识是决定孩子以后是否成才的关键。记得有一次家访,笔者在小丁家的墙壁上看到了一个表格,妈妈把家务事一一罗列出来并进行了分配,就连小丁3岁的妹妹也不例外----给回家的人拿拖鞋,把鞋子摆放整齐。而小丁呢,由于在家训练有素,因此在学校里也是非常有担当的学生,从不给老师添麻烦。作为家长,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思想,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家务。在节假日,叫孩子给外公外婆打个电话。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担后果等等。
2.责任心的培养以学校为主要阵地。
老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比如在学校安排卫生清洁时,把卫生的任务更加细化,做到人人都有事做,处处都有人管,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得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对班里的每一件事情,坚持积极的引导,正面教育,放手让班干部管理,平时要坚持多表扬、鼓励。对不负责任的学生,也一定要对他们做出适当的惩罚,让他们在一次次的犯错中明白道理。
3.责任心的培养以社会为补充渠道。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是教育之场所。因此,笔者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虽然学生从课本里学到的知识和道理已不少,但毕竟那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所以他们会感觉离自己比较远,而如果笔者们能让孩子亲身经历身边的真人真事,意义就可能会更加深刻,如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出自己的文具,到儿童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给留守山区的儿童写一封信,或者让孩子参加社区的卫生、绿化劳动等。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感受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氛围,从而对社会多一份责任感,也多一份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最大不幸,往往是从忘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最初是在小事情上,然后就会在重大事情上。”由此可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才能使孩子成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敢于担当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34期,郭凤芳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