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李玲
[导读] 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要: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事务中都有体现。因此,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必须全面的、深入地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遵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规律,让学生处于一个优美、整洁以及平等、信任的环境中,使得班集体乃至所处校园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完美场所,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素养不断提高。本文基于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人生观与价值观基本形成,他们处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于社会而言
        在提倡新课程改革和开展素质教育的时代洪流中,社会对于国民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高中生作为即将成年的群体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了,整个社会才能够健康发展,实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给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具体而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为班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自身所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制订详细的计划与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二、当前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情况分析后可知,虽然当前很多高中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却往往都趋于形式化。很多学校虽然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却由于缺少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充分的监督,导致心理健康课程经常被占用,最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演变成为了备用教学时间。除此之外,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理应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但是由于缺少充分的重视,导致班主任都尽可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作为课堂教学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这样虽然看似是为了学生好,但实际上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再加上巨大的升学压力,高中学生极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相关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的教师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完善,因此心理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为了保证高中生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积极引进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用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经验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进行个性化指导,巩固提升管理效果
        班级自治和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从团体层面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这种团体性辅导,个性化辅导也非常重要。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鲜活的存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各不相同,团体辅导的确对他们有很强的约束作用,但不能保证对每一个个体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开展个性化辅导,全面了解并关注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维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辅导,全面巩固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具备敏感的发现意识,及时发现学生在道德、心理等层面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偏差,并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将心理教育和德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充实地度过高中生活,提高学生在心理层面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说教和讲大道理,当前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的加强。当前,案例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鼓励教学法等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班会、辩论会、演讲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融入集体环境,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发挥家庭作用,家校联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学生的很多行为习惯、思想品格的形成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校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发挥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电话问访、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对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正确、有效地指导。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多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话题的交流,从而让家长能够有效了解孩子的行为、思想状况,及时配合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
结束语
        高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体验和感受提升自我能力,在学习中积极开拓各方面视野,掌握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学校内构建心理咨询室等,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组建各种课内外互动,借助家庭教育作为辅助共同教育,自然而然提升学生判断能力和理性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高中时期健康成长和发展,并且树立正确三观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学生长久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虹宇.试析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9(08):160.
[2]罗春意.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管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85-186.
[3]潘泳衡.试论高中生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1):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