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影响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李翠娥
[导读] 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迎来了春天
        摘要: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迎来了春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各行业改革不可分离。尤其是我国教育理念的变革,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学模式在逐步完善,对教学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其中,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教育理念变革中如何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关键词:教育理念;改革;师德师风;推动作用;水平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高,从我国“教育兴国”战略提出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快速。在实际教学中,教会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随着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愈发重要,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为国家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因此老师的能力和道德建设越来越重要。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所谓师德师风,指的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道德素养及树新风、扬正气的行业公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在一言一行、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贯彻落实,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道德综合素养
        近些年我国教育中出现了很多新闻,尤其是幼儿教育,出现了虐童、性侵等等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出现与师德师风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从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教师资源出现了短缺,各个阶段教师都面临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情况,于是很多地区都降低了招聘老师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德行素养较低的老师进入到了教育行业[1]。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制约了教学工作的进展。
    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下,师德师风建设迫在眉睫并且意义重大,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这样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严格要求自我,立足自我,充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以身立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栋梁。
        (二)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1世纪的今天,是数字化的时代,也是竞争不断加剧的全球化时代,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所以人才在时代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高。人才的培养需要老师的引领。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工作能提升老师的能力,让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将良好的品质传递下去,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等,提升自身的责任感,懂得自身价值的实现,尽早地实现自身的抱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动力支持。
        二、教育理念变革指导下如何做好师德师风建设
        21世纪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中,党和国家切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才能力的提升都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教育理念改革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2]。教育理念改革主要是对教育方法的转变,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对教育工作的影响非常深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提高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
    想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就需要国家和学校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结合我国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案。在现代社会,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开始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学思想,如成人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国民提升其综合素养。此外在现代教学中,其教材的编制更加注重结合现实生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多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中。教材编制的优化以及教学形式的更新都体现了师德师风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展自身的特长。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政府和社区等相关部门也定期开展道德风尚建设方面的活动,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培养老师的德行。
        (二)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做好主体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主体,而自己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教会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并以身授教。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也是认识知识掌握者是课堂中心,而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理念发生了变革,老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要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3]。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转变自身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三)老师要积极学习并增强实践活动
    教育理念变革视角下,做好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老师自身不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思想政治理论中,包含非常多的先进内容,这些内容对国家的发展和老师工作的进行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点,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传统的教学,教师缺乏对外界社会变化的准确认识,因此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参加一切专业的实践活动,积极参与一些学术报告或者讲座等活动,主动参与到学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这样能一定程度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反思,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建立体系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监督必不可少。因此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工作,能一定程度提高老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在发现老师出现错误等行为,监督部门要及时进行制止,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给予一定的处罚,必要时需要承担法律法律责任,让老师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4]。在监督过程中,让学生、家长、领导等对老师进行必要的评价工作,在评价中,也要加入社会公共服务行为,形成全面的教师评价制度。在对老师进行评价时,让家长以及学生等主体提出相关的意见,根据具体的意见做好相关的工作。
        (五)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榜样的力量必不可少。要对表现优秀的老师进行表扬,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宣导优秀老师的事迹等。在学校活动中,让优秀老师代表讲话,宣传自身的优良品质,让其他老师耳濡目染、积极学习。并一定程度上宣传优良师德师风的精神,并鼓励其他教师的积极学习[5]。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师德师风建设在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地位非常高,对教育工作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此就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提高对其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老师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解决。提升老师的德行水准,更好地将立好“德”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将正气“风”扬到整个教学环境中,以“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教育标准教导每一位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人才的保证。本文论述结束,希望能够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彩霞. 基于“共情润心, 双格发展”教育理念的师德建设四维体系[J]. 中国教师, 2019(6):98-98.
[2]谭景宝. 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3):43-43.
[3]骆育芳.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途径研究[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2):73-75.
[4]吴南中, 夏海鹰, 张岩. 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形态变革的逻辑、形式、内容与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24-33.
[5]冯利伟, 马凤婷, 王丽华. 师德建设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动态及应对策略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5):67-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