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家庭结构,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行为以及从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和目前家庭教育的弊端中来研究孩子的心理及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 ;行为;教育方式;小学生;心理健康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享受着六个大人的宠爱,由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过分漏爱而变得十分霸道,得到好的东西从不会与人分享,看到其他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有好的事情先想到的是自己,这些孩子的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家长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不当所造成的,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
(一)由于孩子在3岁之前完全接受的是家庭教育,所以家庭的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期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或由于家庭原因例如父母关系不和,孩子整天处在吵架的环境当中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孩子天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他们看到父母有不合适的行为也会去模仿,导致现在的一些小学生会有抽烟、打架甚至是一些犯罪的行为,而且犯罪的年龄也慢慢地向低龄化发展,所以只要父母的行为一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就会悄悄地起着变化,所以父母的行为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目前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弊端
(一)过渡地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有的家长把孩子的营养进行盲目的补充,致使孩子形成肥胖,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肥胖的儿童在学校里往往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歧视,时间一长这些肥胖的儿童就会变得孤僻、自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他们有厌学的倾向。
(二)剥夺小学生的课余时间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有些家长认为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了寒暑假父母就会给孩子报七八个甚至是十几个补习班或特长班,这就会导致孩子们的身心疲意,甚至从小学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孩子厌学,讨厌学校、讨厌父母和老师等不良的心理。
(三)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们对他们是百般的呵护,虽然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从小在这种优越、没有挫折的环境中长大反而会形成一种“蛋壳心理①”,一旦他们遇到一些挫折就会不知所措,心里就会承受不了,因为在他们脑海中不知道什么是失败,遇到事情应该怎样解决。
(四)父母对孩子所遇到的挫折的忽视
有一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太关注孩子所遇到的挫折,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没有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对孩子也没有任何鼓励和支持的行为,反而有时孩子还会遭到父母的误解,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把自己遇到的挫折压在心里不敢告诉父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闭锁心灵,产生自卑、偏执,从而发展为蛋壳心理。
(五)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普遍使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所使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家长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是不打不成才,只要孩子一犯错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有很多孩子都接受过棍棒教育,就连我小的时候也不例外,但是父母这样做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棍棒教育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伤害,经常挨打的孩子会非常自卑、胆小、没有主见、爱散谎、喜欢攻击别人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父母不知道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便一味地在孩子身上找答案,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就出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上,一些经常挨打的孩子在学校里如果与同学发生不愉快的事就会大打出手,认为爸爸妈妈打了我,我正好可以把气出在别人身上,并且会觉得打人是一件十分痛快的事,暴力就是他们解决事情的唯一手段②。经常打骂孩子不仅会使孩子产生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还阻断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以至于父母更难知道孩子内心当中真正的想法,也很难走入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所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可以让父母将孩子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父母运用不当的教育方式就会引起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不会被孩子所信任,更难对孩子进行教育,更难于孩子进行沟通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性格和一些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教育的作用下形成的,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家庭教育的方式得当就能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管是在心理、行为习惯和认知方面都会进行很好的发展,如果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加入太多对孩子的溺爱、心疼以及由过高期望的想法,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则会偏离正确的教育轨道,孩子反而不会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地发展。
三、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合理安排小学生的饮食,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孩子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能够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父母可以为孩子出谋划策,但不能过分地干预,家长要以身作则,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三)父母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情,对特孩子即不能一味地放纵也不能过于严厉,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
(四)如果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地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解决所遇到的困难,要让孩子明白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不能总是依靠别人,要让孩子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五)教育孩子时家长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如讲些有教育性的故事、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说说心里话,多鼓励孩子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且要赢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只有相信父母他们才会说实话,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以至于造成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心理,并且家长要与老师积极配合,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
(六)家长要积极促进孩子的正常交往,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方法,要让孩子从和同伴的交往中学会与同伴合作,为避免让孩子独自玩耍,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家里做客。
所以作为父母不能只顾着使用自己认为对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沟通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正确地运用教育方式,并与学校的教育方法相协调,只有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且能够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孩子的心是很脆弱的,父母只有用心地去呵护孩子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①邓琼芳《读懂孩子的心》2010年3月第一版
②刘燕《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2008年7月第一版
③《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http://www.docin.com
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http://www.ycjzxx.com
【注释】
①蛋壳心理:心理非常脆弱,像蛋壳一样,一触即破。
一邓琼芳,读懂孩子的心〉,第27页,2010年3月
②刘艳,<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第58页,2008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