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指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现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汇聚着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膺惩的基础事业,自觉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国务院办公厅与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各高校积极响应,组织美育进校园。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美育助推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美育助推;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引言
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为本,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教育,以美育推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持续不断地将中华民族美的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等分层推进、细化落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从而达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校教学的全过程。
1美育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中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别能力是重中之重。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以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主,以美育为主导的人文通识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以培养德智体美劳为主的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为主导,凸显了美育为主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高职学生的美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情绪管理,有助于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发展。在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多元化生源的情况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预防及纠正该群体易出现的萎靡价值观、盲目消费观以及自我利己主义等教育壁垒,是为新时代培育新兴专业人才的有力根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任务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如何内化,审美教育本身具有的情感功能可以推动核心价值教育在学生心中扎根。审美教育以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美、美德美,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准备强心剂,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稳定心态。
2美育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困境
2.1学校培育环境不够完善
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校园环境对他们价值观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学生对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文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衷和偏爱,呈现出对网络媒体的高度依赖性,学生极易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而在复杂多变的微文化中,高职学生很难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和不同利益诉求的思想意识做出正确的区分和价值判断;另外微文化中充斥着大量违反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甚至违法犯罪等有碍于大学生人格塑造和价值观构建的负面信息。
2.2美育师资缺乏,培育形式单一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仅能从思想政治类课程中寻找美育教学的痕迹,单独开设的美育课程,也仅作为辅修学分的艺术门类选修课,课程效果及学生普及率低,授课老师多数为非美育专业类教师及学生工作思政辅导员。专业专职美育师资配备率占比极低。导致美育的培育形式单一,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收效甚微。在信息过度爆炸的大数据时代,美育师资单薄,培育形式单一,会使得学生在价值观培育中所受的正面引导缺失,一旦接受过多外界偏激、错误的引导性舆论,会影响学生本身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培育。
2.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不够
总体来看,在多方综合协同作用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小觑,尤其在价值多元多变、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用正向价值观占领青年学生的精神高地是极为必要的。
3美育助推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3.1强化美育教学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美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导致美育教学在高职院的日常教学中普及率较低,许多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思政教育课程,几乎在培养过程中没有美育教学的痕迹,其与美育教师队伍薄弱以及教师美育观念淡薄有着不可切割的紧密联系。为了加强美育教学将美育教学更好的渗透到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去,我们应扩大美育专业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院校全体教师的美育教学培训,通过开展美育讲座等形式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对于美育的概念,再者针对已在进行思政课教学、专职学生团辅课程教学以及美育鉴赏选修课程教学的美育兼课教师、思政线教师、专职辅导员进行美育教学的专题辅导形成更专业的美育教学队伍。
3.2探索校园主阵地教育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方向和训诫的作用,坚持校园主要位置,致力于校风、学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等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净化心灵,提高道德素质,在潜在的模糊和借鉴中提高思想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学生日常行为规则相结合,与学生的成人成才相联系。结合实际场景和周围感人的故事教育学生,通过认识、领悟、实践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从知识体系转变为感性体系,实现真正的内化、外化的双重实现。
3.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
从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站位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处理好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落实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具体工作,开展“三全育人”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三全育人”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引领,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4了解学生真正的美育需求
美育本身即是与人紧密相连的教学课程,只有将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将美育的特点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美育的作用。在美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将学生的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生活的兴趣点都结合到美育的教学中。真正了解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突出特征,寻求他们专业学习、日常生活以及兴趣爱好的突破口,以此来寻找美育教育的真正有效之道,只有找到学生真正需要的美育素材,才能从根本上用美育教学的手段来潜移默化的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理念教育的主要地位作用,实践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活动,通过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分层推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等,提高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追求意识和日常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路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9(48):7-8.
[2]林素琴,邵汉强.从文化传播视角推进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9(22):71-75.
[3]戴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五个转变创新路径探析[J].知识经济,2018(19):132-133.
[4]邓莹.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18,7(18):122-123.
[5]孟祥云,陈颖洁,王珊.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流程构建与实施[J].传播力研究,2018,2(27):193-194.
作者简介: 高琦-( 1986.06) 女 汉族 安徽省萧县人 本科 助教 研究方向 :中国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