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1月出版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以下简称《案例》),是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满足图书编校人员和质检人员的工作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一线图书质检专家编写的。《案例》选取了一些常见多发的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本文以《案例》为基础,并结合个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参考文献和注释中的脚注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际编校工作中遇到的两个问题;第二部分是《案例》中有关参考文献的案例和分析;第三部分是《案例》中有关脚注的案例和分析,以及脚注和参考文献的主要用法及区别;第四部分是对本文观点的总结。
关键词:《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参考文献;脚注
一、两个实例——来自外校的问题
在编校过程中,发现专业外校公司返回的外校稿,出现了把规划格式修改为不规范格式的问题:
1.在参考文献中,把“ELIZABETH P.”改成了“Elizabeth P.”;
2.在脚注中,把“梁治平:《法辩》,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第213页。”改写为“梁治平.法辩[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从上面两个问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二:
1.参考文献的规范问题;
2.脚注中能否使用参考文献格式的问题。
二、参考文献
在《案例》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为:“著录内容应准确,必备项目不应缺失,著录项目的书写、著录顺序、著录用符号、引文处标注等应规范”。上述要求是编辑们在编校工作中的红线,不能碰触和逾越。
书中案例的有:
1.著录内容出错
该部分共有2个例子,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作者名出错、书名出错、出版年出错、译者位置出错。有鉴于此,为了有的放矢,我们在核对稿件时,在著录内容方面,可以重点关注这4个部分。书中的例子如下:
1)作者名出错:“段XX”写成了“康XX”;
2)书名出错:把“化学动力学及反应器原理”写成了“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
3)出版年出错:把“1974”写成了“1978”;
4)译者位置出错:把“埃兹拉.XXX[M].张铁生,梁宜强,谭渤,译.北京:国防部工业出版社,1981.”写成了“张铁生,梁宜强,谭渤.XXX[M].北京:国防部工业出版社,1981.”。
分析:这4项差错跟格式没有关系,均由作者或编辑粗心所致。其实,在这一部分案例中,内容就算有问题,在没有比对原始文献的情况下,编本无法察觉有差错。核查这种类型差错的工作,我觉得编辑可以交给作者来完成,编辑再抽查。但是,对于读起来比较别扭的、不符合常理的地方,编辑还是要自己查找一下。
2.必备项著录缺失
该部分共有2个例子,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版本项缺失、主要责任者著录不全、析出文献未标注页码。我们在核对稿件时,在必备项方面,可以重点关注这3个部分。书中的例子如下:
1)版本项缺失:把“盛骤,谢式迁,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写成了“盛骤,谢式迁,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主要责任者著录不全:把“盛骤,谢式迁,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写成了“盛骤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析出文献未标注页码:把“周承恩,谢季佳,洪友士.XXX[J].机械强度,2004,26(5):526-533.”写成了“周承恩,谢季佳,洪友士.XXX[J].机械强度,2004,26(5)”。
分析:1)中遗漏了版本项;2)中“等”的使用不符合规则,这两类查错主要是粗心所致。对于3)来讲,就要值得关注:在参考文献的要求中,凡是出现“[J]”这个标志的,必须有页码;没有的话,就是编校差错。
3.著录格式不规范
该部分共有6个例子,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著者的姓名著录不规范、著者的姓名字母的大小写不规范、标识符号使用错误、标识符号使用不规范。我们在核对稿件时,在著录格式方面,可以重点关注这4个部分。书中的例子如下:
1)著者的姓名著录不规范:
不规范格式:约翰·格里宾(John Gribbin),玛丽·格里宾(Mary Gribbin)
规范格式:格里宾 J,格里宾 M
2)著者姓名字母大小写不规范:
不规范格式:英文状态下,Terzaghi K;汉语拼音状态下,LI Jing
规范格式:英文状态下,TERZAGHI K;汉语拼音状态下,LI J
3)标识符号使用错误:
(1)不规范格式:格里宾.创世138亿年——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M].
规范格式:格里宾.创世138亿年: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M].
(2)不规范格式:“XXX.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第四卷)[M].”
规范格式:“XXX.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第四卷[M].”
4)标识符号使用不规范:
不规范格式:XXX.土力学(第2版).
规范格式:XXX.土力学[M].2版.”
分析:
上述4项问题,都跟著录格式有关,我认为这是《案例》在参考文献部分最重要的内容,值得重点学习。
第一,对于欧美著者,中译名只著录其姓;同姓时,需加上名。姓名的排列顺序遵从中文顺序,即姓在前,名在后。其中,名可只保留首字母,大写且后面省略缩写点。欧美著者的姓名,仍使用字母拼写时,仍遵从上述规则。
第二,在(3)(4)两个问题中,牵扯出两个名词:标识符号、其他题名信息。这是两
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名词。下面来看看《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它们的介绍。
1)标识符号。著录用的,前置符号。包括9项。分别为:
. : , ; // () [ ] / -
我认为标识符号能起到快速识别参考文献差错的作用,能让编辑们提高稿件的校对效率。标识符号的使用思路如下:如果参考文献中出现了这9项标识符号以外的符号,就要仔细看看是否是有问题。比如“创世138亿年——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中就出现了“——”。而破折号不在这9项标识符中,故认为破折号出现时,该参考文献就有问题。当然,标识符号的判别功能也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但在查找参考文献的差错方面,标识符号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其他题名信息。
(1)其他题名信息的涵盖范围。在《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8.2.3中,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说明题目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专利号,报告号,标准号等。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题名信息不包括版本项。版本项很容易与其他题名信息中多卷书的“卷次”“册次”混淆。标识符号在其他题名信息与版本项的前面是不一样的。在其他题名信息前面,标识符号为冒号;在版本项前面,标识符号为小圆点。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2)其他题名信息和版本项结合的例子。为了便于领会这两个名词的含义,特举例如下: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4版[M].金吾伦,胡新和,译.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这个例子是否规范呢?在这个例子中,在书名部分赫然出现了“:第4版”,似乎违背了版本项前置符号为下圆点的规则,即“.4版”。
但其实,这个例子的格式是规范的,它来自GB/T7714—2015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附录A A.1[10]。
我对这个例子的解读如下:这是一本译著,第4版是原文的版本项,而不是现在这本中文版的版本项。站在中文版的角度看,第4版是原来书名的一部分,性质上属于原著的其他题名信息,故前置符为冒号。而译著真正的版本项为第2版,已经采用“.2版”格式并放在译者项的后面了。
三、脚注
1.脚注有内容注和出处注两种分类
1)当脚注作为内容注时。
在《案例》中,关于脚注的错例有两个:正文注码与注文不符、正文注码位置标错。这两个例子主要是粗心所致,跟格式没有关系,只要作者或编辑细心就能避免。
2)当脚注作为出处注时。
关于这部分内容,虽然《案例》中没有举例,并不代表实际工作中不会遇到问题。例如,本文“一、”中的问题“2.”。原来的脚注格式是按照CY/T121—2015调整的,是规范的格式;但是,外校公司把规范的脚注格式改为参考文献格式了,这样做对不对呢?上述现象可以引申出两个问题:
(1)脚注用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些书采用了这种格式,毕竟,有些专业外校公司都这样修改。
(2)脚注和参考文献的格式分开用,即脚注用CY/T121—2015中的格式,而参考文献用GB/T7714—2015的格式。
上述两种做法哪种更规范?下面给出个人观点。
对于第一种做法,个人觉得不合适。因为脚注有自己的格式——CY/T121—2015,虽然是行业标准,但与参考文献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如果脚注和参考文献可以共用一种格式的话,何必要制定两种不同的标准呢?
对于第二种处理方式,个人建议采用。毕竟,都是依据正式规则处理的。
当然,采用第二种方式有较大的缺点:首先是比较耗费精力。可以看出,脚注与参考文献格式的区别很明显,分属两套系统,校对和修改时比较耗费精力(无论是对作者还是对编辑)。其次,由于CY/T121—2015是行业标准,不如参考文献的国标严谨。比如,在CY/T121—2015的案例中,英文案例同时出现了中英文两种状态下的标点符号(逗号最明显)。最后,涵盖面不广。有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在该规范中找到答案。
2.脚注与参考文献的格式比较
1)比较重要的7点内容:
(1)脚注中:中文文献的书名、文章名、论文名等要加书名号;但参考文献中不加。
(2)脚注中:英文文献的书名、刊物名、报纸名用斜体,文章名、未刊登的博士论文等用双引号;参考文献不用斜体,不加双引号。
(3)脚注中:著者名,除了遵循姓在前的规则,其余方面不遵循参考文献的规则。比如,只大写首字母,其余为小写;名可以缩写(缩写点不省略),也可以不缩写,此时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4)脚注中:期刊可以只写期数,不用写页码;而参考文献要求必须写页码。
(5)脚注中的英文文献,涉及页码时,有个独特现象,是分单复数的;这一点在参考文献中是没有的。
(6)脚注没有参考文献类型标识(M、J等);而参考文献中有。
(7)脚注结尾标识符号分两种情况:中文脚注用中文句号,英文脚注用英文状态下的句号(下圆点);而参考文献都用英文状态下的句号(下圆点)。
2)举例
下面脚注的案例都为CY/T121—2015中的实际例子,为了便于区别,把其参考文献的格式同步整理了出来。下面只举了最常见的3种文献:专著、期刊、报纸。
(1)专著
示例1(中文):
脚注格式:周雪光:《组织社会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216页。
参考文献格式:周雪光.组织社会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16.
示例2(英文):
脚注格式(页码为单数):Geoffrey C.Ward and Ken Burns,The War:AnIntimate History,1941-1945(New York:Knopf,2007),p.52.
脚注格式(页码为复数):Geoffrey C.Ward and Ken Burns,The War:AnIntimate History,1941-1945(New York:Knopf,2007),pp.52-53.
参考文献格式:GEOFFREY C W,Ken B,The war:anIntimate history,1941—1945[M].New York:Knopf,2007:52.
参考文献格式:GEOFFREY C W,Ken B,The war:anIntimate history,1941—1945[M].New York:Knopf,2007:52-53.
(2)期刊
示例1(中文):
脚注格式: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
参考文献格式(页码编的):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7(3):12.
示例2(英文):
脚注格式:Wakter Blair,“Americanized Comic Braggarts,”Critical Inquiry 4,no.2(1977):331-332.
参考文献格式:WAKTER B.Americanized Comic Braggarts[J].Critical Inquiry ,1997,4(2):331-332.
(3)报纸
示例1(中文):
脚注格式:鲁佛民:《对边区司法工作的几点意见》,《解放日报》1941年11月15日第3版。
参考文献格式:鲁佛民.对边区司法工作的几点意见[N].解放日报,1941-11-15(3).
示例2(英文):没有案例。
四、总结
参考文献和脚注涉及的都是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处理时不需要多高深的编校知识,需要的是编辑的细心。目前,参考文献和脚注问题不太被大家重视。但是,从《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角度来看,参考文献有问题,同样算编校差错,这应该引起编辑们的重视,不要“因小失大”。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273-2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S].北京:[出版者不详],2015.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出版规范 注释:CY/T121—2015[S].北京:[出版者不详],2015.
作者简介:王建(1971-),男,山东淄博人,中国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经济学硕士,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