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美以美怡情以美助德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王璐
[导读] 美育实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发情感共鸣和触动,进而情感升华
        摘要:美育实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发情感共鸣和触动,进而情感升华,感化学生的教育。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美育中有德育,德育又离不开美育。以往人们认为美育只存在在部分艺术学科中,只在美术等学科中存在美育这一概念,其实美育存在于每一个学科里,教育存在的地方就有德育也有美育。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美育则是培养能力的润滑剂。
  关键词:美育 情感 德育  核心素养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Key to Train Beauty, Emotion and Virtue
Lu Wang   Ping Shan Primary School, Fuzhou 350000
Abstract:  Actually,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he training to influence students by arousing their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distil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re is moral education in aesthetic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moral education can’t be separated from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past, it’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there are only a scanty few of subjects which contain aesthetic education, such as art class and music class. As a matter of fact, aesthetic education existed in every subject, where there wer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The core literacy of English subjec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while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he lubricant of cultivating this ability.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emotion, moral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现代英语教学观念从学习语句语法知识转变为培养综合语用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跃起来,而非在脑海中沉睡,一线教育工作者因为语境的限制,致力于在课堂中实现这一愿望,例如创设情境,同课异构,和外国友人视频上课等等,这些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课堂活动的实施实际上就是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冲动,使老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只有在情感上触动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切可以归功于美育。在德育已经普及化的课堂中,美育呼之欲出。
        一、美育的理解和现状
        美育,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人的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从美育的内涵可知,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审美感知、动之以情等都是改变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简而言之,教学课堂中由美的事物、语言而引发的情感共鸣能激发课堂智慧,把握学生的情绪基调就能慢慢谱写一首效果较好的英语课堂曲调,在这样的基调中,教师展现美,学生创造美,其中的互动就是美的碰撞,知识的升华。
        小学英语学习者主要从8-9岁的儿童,他们对美的概念把握比较浅薄,情感情绪上容易受影响,容易被改变,这种年龄特征也使得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课堂中某句话或者某个环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美观,所以教学中的美育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主要是外来工子弟学生,这些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对美的概念和把握摇摆不定,同时客观的家庭条件和家庭影响使他们更容易沉迷于流行事物,比如抖音。抖音作为一种快节奏,传递信息全面的信息手段被人们广泛使用,而且这种传播信息的方式适用于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学生一旦接触就无法自拔,因为在这上面他们能接触到无数的信息,能满足他们对大千世界的好奇。所以很多学生沉迷无法自拔,成绩也一落千丈。在这种现状之下,教学中的美育尤为重要,特别是能通过美育触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树立正确的美观,激发学习动力,使学习和娱乐能平衡。
        二、英语课程的特征和美育的渗透
1、英语课程的特征
        英语与汉语虽同为语言,但是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内在美,例如英文字母的形态美,英文共26个字母,分大小写,形态各异,有多种书写体,其中的斜体书写法以其流畅、生动、易写等特点在我国流行。英语语调的韵律美。英语发音中的轻重读、不完全爆破、连读、同化、弱化以及句子的升降调形成了英语抑扬顿挫、优雅柔美的特点。语言文字的艺术美,英语的表达方式种类多样,修辞手法变幻多彩,习语丰富生动。目前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素养将这些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板书书写秀丽活泼、曲直有度,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姿态语言丰富,老师们衣着得体、精神面貌及佳,另外老师们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课件制作的精美漂亮,让学生在视觉上受到美的冲击,也传达了教师的审美体验,更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审美联想,使学生在美的认知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根据自身经验和观看获奖课例视频,课堂上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不仅心情愉快,更能提醒关注力不够的学生。
        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外在美。上学年学校组织综合组教研活动,各个学科每周互相听课,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互相观摩取经,我看到很多学科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特征就是教师先示范接着学生模仿实践。而英语有其独有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实践时时刻刻进行,教师的引领作用一直持续,美的感染和传播也一直在线。下面从英语教学过程探讨美育是如何渗透其中的。


2、美育在英语课堂中的方方面面
        英语课堂的导入一般使用歌曲、chant、微视频或者童谣等形式,然后设计相关游戏,不仅一下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更能激发学生愉悦的心情,积极情感主线把握住了,美的影响就生效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其中还设置信息差,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要浓墨重彩强调的就是英语的综合实践环节,每堂课的亮点几乎都是体现在综合实践环节中,综合实践环节面向全体,设计得当能引发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位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自身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简言之就是体会交流美,体验成功感。
        以一堂省级公开课为例,课题是Meet my family,授课教师就把握住了情感这一关键要素,时时刻刻都在实施美育的功效。从歌曲Finger Family导入学习Amy’s family,延伸到小丸子、图图、蜡笔小新、大头儿子、灰太狼的家庭,再到班集体这个家庭,最后到老师自己的家庭,到从小家慢慢一步一步延伸到大家庭,让学生萌生热爱班集体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最后开展“幸福家庭”大搜索活动,每个人都不会吝啬像别人展现自己的幸福家庭,每位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交流中,课堂效果实现了。最后进行爱的总结,让学生深刻体会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的情感,情感升华,德育渗透,美育实现。教师在家庭作业中还延伸了这种温暖的情感教育,作文我爱我家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对学生而言,更是对内心这种温暖的自然抒发,最后让学生更加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创设情境也是英语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法,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来运用所学对话,简言之就是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设情境有一定的技巧,情境与话题吻合,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激活学生的创作欲,老师能恰如其分的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情境创设成功,反之则失败,课堂会沉闷沉默。能否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至关重要,不能因为需要情境而创设,而是真情流露需要情境来表达。例如,六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Farewell,这个话题的学习要与学生的真情实感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愿意畅所欲言,有的老师选择用照片集或者制作微视频等方法让学生感悟时光流逝,从情感上激发学生想表达、想告别的愿望。这篇文章在授课过程中情感基调是比较伤感,老师恰好借这个伤感的气氛让学生把想说的都对同学说出来,让同学们感受到友情的可贵,这种心灵美的教育不是硬生生的说出来,而是让学生有感而发,才能真正体会和记住。把真实的情感体验渗透在教学的始终,使学习变得有血有肉,德育、美育也无形之中深入骨髓。
        三、在课堂中实施美育的几点设想
1、幽默的语言和教学机智
教师幽默的语言也是一种美的展现,课堂上,死板是最大的杀手,老师的“插
科打诨”的语言看上去是玩笑实际上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脑细胞”都跳动起来,比如课堂吵闹时,我没有正面的严肃批评而是假装生气的任命“纪律监督科科长”来逗学生开心,笑过之后课堂纪律自然就好转了,这些学生也能体会老师的用意,也体验到语言的艺术美。
2、毫无痕迹的实现美育
美育或德育不是一句话说出来,学生就能get到并感同身受的记住,有的课
堂最后的教学设计的一句谚语就算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了,实际上任何美育的实施都是贯穿在教育的始终,不着痕迹,无形中老师的一句赞扬的话、一张照片、一个游戏都能起到美育的作用,比如一个爱国小短片播出后让学生们聊聊他们的感受,自然而然感受爱国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一句生硬的“We should love our country.”再比如在教学四季时,教师们会选择很多祖国的美丽风景供学生欣赏,然后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实际上在展现这些图片过程中,学生发出的赞叹声足以表明他们惊叹祖国的河山,有时候语言在情感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这些美育的实施需要能引发情感的共鸣,所以老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备如何让教材、教学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或者预测学生的情感反应。
3、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因素,开启积极课堂索引
        英语的表达方式种类多样,修辞手法变幻多彩,习语丰富生动,英语本身就有引申意义,把握这些引申意义才能正确把握句子的基调,例如He is in blue.并不是说他是蓝色的,而是说他心情郁闷,He is a very white(白色) man,是说他是一个忠实可靠的人。这些色彩词在句子中的应用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语言创造出了妙不可言的感官印象和感情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感受到了英语语言之美。另外几乎每篇文章都频繁的使用礼貌用语,如:“Could/Would you… ? May/Could I… ? Please…. I’m sorry. Thank you!”处处展现文明之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地、有意识地发掘这种语言美,文本本是无情物,附上情感更传神。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目标,这意味着每篇文章背后都有德育内容,而如何将这项德育目标通过美的事物和生动的语言引起情感共鸣而实现出来呢,这就需要教师们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语言、歌曲或者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例如课题为Winter Vacation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河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达到这个目标,有些教师通过搜集学生寒假里活动的照片制作视频,引起回忆,产生共鸣,有的教师则利用文本中的wonderful来做文章,无论用哪种方式,情感目标实现了,学生即感受到了生动的语言之美,又升华了对祖国的认知。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结合美育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美、利用美的才能,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主要备学生,预测课堂活动中他们的情感反应,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参与、享受参与,让他们感受美,接受美的体验和冲击。实践证明:将美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美观,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洁.浅谈美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J].林区教学,2005(05):43-44.
[2]李方晴等,美育与学校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黎华平.浅谈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97-98.

作者简介:
王璐(1987.8——),女,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