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俄语在部队遂行任务中的应用及前景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刘雯雯
[导读] 军事俄语是同俄语国家部队进行军事交流活动的主要语言工具
        摘  要:军事俄语是同俄语国家部队进行军事交流活动的主要语言工具,它保障军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各方需求目的的有效达成,其作用不可或缺。军事俄语在遂行任务中的应用呈现扩大趋势,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军事合作交流日渐密切的背景下,军事俄语的地位作用及推广前景必将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军事俄语;遂行任务;应用前景
 

        军事俄语,指俄语在军事领域的语言构成和语言实践,具有特殊的言语交际目的,主要服务于军队遂行任务和军事外交活动。军事专家认为,在国际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复杂,为参与解决问题的军人保障语言交流就越重要,越需要高质量。国际合作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突发状况下军事人员的针对性语言保障能力[1]。当今世界安全局势波谲云诡,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对部队应对复杂情势和多种挑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与俄语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的军事交流合作,是提升部队作战效能和打赢能力的有力保证。随着军事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军事俄语,作为交际调节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语言工具,在部队遂行任务过程中,为保障任务顺利实施和各方需求目的的有效达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一、军事俄语的应用现状
        军事俄语作为保障遂行任务的主要语言工具,负责与信息传递和沟通调节相关的语言功能。在指挥导调和参训人员普遍存在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军事俄语的应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参训双方的沟通和理解,这关乎遂行任务的成败。
        军事俄语翻译一般包括会议口译和资料笔译工作。从翻译内容来看,涉及外交、会议、磋商、计划、人员信息、标语标识、生活服务等。从翻译层级上看,外事部门的沟通多使用外交词汇,正式书面词汇,多用动名词结构,而部队军官的口语翻译需采用书面词汇和动名词结构准确、文雅地表述相关内容。例如:演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特种部队反恐战术的训练——Основной целью учений является подготовка подразделений специаль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к отработке антитеррористической тактики. Подразделение специаль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是特种部队的意思,也可作缩写ПСН。Подготовка在此语境下是指部队进行的常规或针对性课目训练,如,высокая подготовка攀登训练,огневая подготовка射击训练。Отработка本意为做完某事,在此语境下频繁用于强调对技战术的熟练掌握情况。这些词汇多用于组织对联训目的及意义的宏观综述。
        此外,军事口语翻译还需保持一定口语化内容,清晰、简洁地传递信息,突出信息核心。军事俄语交替传译的重点是传递信息,明确沟通目的,取得沟通成果。所以,在组织语句时,对名词、动词、前置词、关联词等信息词汇和命令词汇准确定位、简洁翻译,保证信息的传递效果。
         二、军事俄语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军事俄语的应用逐步深入,为促进国际安全交流合作,有效助推新时代打赢能力的提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军事俄语的使用经验,可以认为,它起到了语言工具、信息传递、交际调节等功能的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军事俄语缺乏准确定位和规划培养
        从军队语言政策层面看,军事俄语属于国防语言序列,主要保障部队对外军事交流、军事信息传递、军事情报获取等任务,服务特定军事对象和军事行动。军事俄语的应用需要在国防语言整体规划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宏观规划,指导俄语翻译人员进行翻译保障任务。
        目前,对军事俄语的认知尚不明晰,对军事俄语缺乏普遍认同,导致其地位难以保障,作用发挥受限。首先,对军事俄语的功能作用缺乏重视。在执行任务中需大量使用军事俄语时,存在忽视翻译效果、罔顾翻译质量等片面追求翻译速度的问题。其次,执行军事翻译任务的人员身份特殊,难与国外相关翻译研究人员及军事翻译人员相互交流切磋,在国际军事行文惯例方面缺乏可信度。第三,军事俄语翻译人才的数量屈指可数,难以为继愈加频繁的遂行任务活动,更加不利于进一步培养军事俄语人才和加强军事俄语学科建设。
         (二)军事俄语翻译缺乏实践经验和学术辅助
    军事俄语属于科技俄语的一种,按照军事科目分门别类,专业性、复杂性较强。由于军事俄语翻译不掌握军事专业相关内容,导致俄语译文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军事俄语术语与大部分科技术语一样,在特定语境下有其特殊用法。例如:магазин是指弹匣;сошка和станок都是三角架的意思,但轻机枪所用的平衡三脚架使用сошка,重型火箭弹的固定支架用станок;кресть原指十字架,在射击瞄准步骤中,是指瞄准镜中的十字划分[4]。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普通名词引申为军事术语后,两种概念相互作用,使它的词意会干扰翻译的选择。可以说,熟练掌握一门军事专业知识的翻译人员在翻译速度上明显高于不熟悉专业知识的翻译,但同一名翻译也很难将所有军事课目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3]。
         完成军事俄语翻译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就是各类工具词典,参考资料和书目。然而,检索中国(以国家图书馆网站、军事科学院网站和知网为例)和俄罗斯(以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网站、军事科学院网站和最大的学位论文网站disserCat为例)军事俄语相关资料发现,俄罗斯军事俄语研究资源的数量明显高于我国,研究深度也存在差异。这将会对军事俄语翻译人员学习、研究、应用军事俄语及军事俄语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表1 中俄军事俄语辅助资源的对比情况(截止2019年7月)

         三、军事俄语的发展前景   
         军事俄语在遂行任务中的发展前景与军事实践和理论研究密不可分。在军事改革深入调整的背景下,军事合作的增加势必对军事俄语的翻译标准和口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军事任务一线的大量翻译素材,能够调整军事俄语未来的理论研究范围和方向,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将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发展和完善。
         (一)理论研究向深入和细致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在军事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翻译外军资料研究他国学术成果、借鉴外军治军理念,来加快更新我军思想认知是一条取长补短的有效发展路径。军事俄语的理论进步不仅有利于拓展我军军事翻译的学术内涵,更能全方位提升国家语言战略的深度。首先,从国防语言层面看,依托军队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军事俄语语料库,通过筛选、标记、检索、辨析、运算等手段为不同类别的军事俄语构建起规范、准确的语料资源索引体系。第二,从国家语言层面看,军事翻译的整体研究已纳入国家级科研课题之中,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穆雷教授在其“翻译政策对国家文化战略的作用与影响研究”(12BYY015)中的子项目“军事翻译中翻译政策的体现”专门关注军事翻译。针对军事俄语的学术研究目前局限于发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范畴,相关期刊、会议等文献资料主要围绕军事俄语翻译学和军事俄语教学法等议题,而学位论文主要针对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学进行研究。目前军队体系的研究范式应结合国家层面军事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语言政策、语言规范、计算机语言学、军事语用学等方向深入挖掘具有部队特色的军事俄语特质和优势,为遂行任务中军事俄语的规范、快速发展夯实理论基础。
         (二)实践应用向规范和电子化发展
         军事交流活动日益增多直接导致我部队对俄语国家部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因此,军事俄语的翻译质量及语用效果都有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在遂行任务中,通过加强与俄语国家军事专家、翻译专家的交流协作,进一步融入军事俄语源语氛围,体会军事俄语思维特点,把握军事语言差异属性,全面规范军事俄语的应用。在大量实践积累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多义异义、动词动名词混用、简单语言复杂化等情况的出现,让军事俄语的应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中亚各国去俄语化的语言革命仍在发酵,中亚各国本国语言作为该国第一通用语,是遂行任务中重要的语言手段。因此,为了保障在该地区任务的顺利完成,军事翻译有向电子化、机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语言服务行业进步迅速,他们在更新翻译技术、研发辅助工具、拓展语料库及建设合作平台等方面创新度高,经验丰富。电子军事翻译可作为在中亚地区的重要保障手段,在遵守保密要求的基础上,其对翻译效果的有效保障具有突出意义。
         四、结语
    可以预见,军事俄语在遂行任务中的积极需求将会稳步增长,必将长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在拓展军事合作、加强军事互信、增进军队及国家间友谊等方面的作用也会愈加凸显。因此,应继续扎实做好军事俄语资料搜集和理论研究工作,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升军事俄语的翻译质量和语用效果,妥善解决军事俄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部队军事俄语能力的建设、国防语言战略体系的构建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Военны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К]. М .: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 дия》, 2002.
[2] 马菊红.科技俄语翻译漫谈[J].中国俄语教学, 2017(1), 总第36卷: 58 -62.
[3] 封敏.俄汉军事大词典[Z].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 穆雷,王祥兵. 军事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外语研究, 2014(1), 总第143期: 79-83.
[5] 安巍,苗正达.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法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J] .中国俄语教学, 2017(1), 总第36卷: 15 -18.

作者简介:刘雯雯(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讲师,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单位: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研究方向:俄罗斯军事语言与文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