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周俐娜
[导读] 高中化学属于基础性的自然类学科,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相关内容
        摘要:高中化学属于基础性的自然类学科,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相关内容,化学教学的基础就是化学实验,几乎所有的化学结论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得出来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学以致用的能力。但是就目前高中化学教学而言,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直接告知学生化学知识会更为高效,这种观念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本篇文章基于高中化学教学,对实验教学的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教学调查
        引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存在讲实验、说实验、画实验来代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认为此中当时既节省时间,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现实情况并不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亲自动手操作,青少年拥有极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学们往往拥有足够的实验兴趣,但是会受到教师与实验器材不够能因素的影响。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现状分析
        (一)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完全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普遍来说大部分教师认为高考中学生实验题丢分十分正常,学生若想拿满分很困难,还不如将教学时间放在基础知识教学上。为了提升学生的化学考核成绩,因而要求学生不要过分执着于化学实验题,可以将实验问题放一放,待完成所有题目之后在回来看实验题,即便是实验题丢分也不会影响太多。基于此种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以讲评为主,学生强硬背诵实验的现象十分常见,记住常用的化学实验流程,教师此中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探究与问题的分析能力。近些年高考中的开放性实验题与课本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强调的是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主要靠讲、靠背的弊端也就越来越大,学生没有足够时间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也就无法很好地做到思维的迁移和应用。
        (二)学校化学实验条件短缺
        通常情况下在高中学校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与时效性,需要单独建立化学实验室,并且在实验室当中配备专门的化学操作员。经过调查后发现将近70%的学校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还有一部分学校虽然有独立的化学实验室,但是没有专门配有专人管理,出现实验器材缺失的现象,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需求。陈旧的化学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旧的实验设备损坏与丢失现象严重,根本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出现了中看不中看的现象,如果高中化学实验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课堂教学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三)实验课程单一,脱离了实际生活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会将时间放在实验探究上,而是直接告知学生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从调查大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喜欢化学实验的,由于教师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处于机械化的状态,慢慢的对高中化学实验丧失了兴趣。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提供了许多贴近生活的实验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由学生实验得出相关结论。这样一来将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学生日后也能更加灵活的运用这一部分数学知识,同时还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调查后高中化学实验应当策略分析
        (一)教师要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开展多元化的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这样简单,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观察自己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机械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化学实验课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来。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自主探究得出相关化学结论,将新型教学手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维模式,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得学生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二是并且能够提出相关化学问题,再由教师带领同学们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为了充分解决调查中反映出来的课堂氛围枯燥,实验过程无趣等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化学竞赛或者是小魔术,打造化学实验专题课程,在活动中为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化学知识。通过前期调查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师要积极转变此中不良的教学态度,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重视化学实验,为学生带来不同的高中化学课堂体验。
        (二)在合作中开展化学实验,弥补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高中院校存在实验器材不足的现象,教师认为器材不够就没有进行实验的必要,此中想法是十分不正确的。为了解决此中方式除了采购设备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化学实验,这样在小组中同学们既能共同讨论交流,还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来,有效解决了实验器材不足的现象。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出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课堂的时效性,满足所有同学的实验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模式。在班级当中学生化学基础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基础的分成三至四人的实验小组,由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化学实验,这样一来也能解决实验器材不够的问题。在每个小组当中都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本小组实验的进程。小组当中有不同基础的同学,在第一遍操作时就可以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主要的操作,剩余同学在一旁观看并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整组同学共同商议讨论,确认了实验方案之后大家共同实践完成。化学实验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第二次就可以由基础较弱的同学进行主要操作,其他同学在一旁提出意见,这样就能避免同学们因为基础弱没有想法而胡乱进行实验的想象,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出去除氯化钠的正确步骤。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实验条件与实验场所的限制,有一部分实验是无法在学校完成的,如若教师仅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也难以理解相关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带领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例如,在学习"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相关知识教学时,本堂课程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十分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与传统课堂讲实验不同,借助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更好的像学生展示课堂中无法进行操作的实验。如教师可以制作动画课件,有意识的将气体颜色变化凸显出来,能够增强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可以使用压强对气体分子数与浓度影响的动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模式化学实验的形式,可以向学生直观的展示现实中无法操作的实验过程,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化学知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亦是如此。经过深入的调查与探讨分析过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只要教师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积极采用创新化、全面化的教学方法,就能满足学生实验与高中化学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谢兆刚.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路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9):103-104.
        [2]易学勤.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学周刊,2016(35):175-176.
        [3]钱胜,冯启能.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化学教学,2015(01):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