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小学时期,识字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性教学内容之一,倘若小学生不好好识字,势必无法掌握语文知识。然而在年龄、能力等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小学生没有浓厚的识字兴趣,往往是教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被动式的教学使得语文教学更加枯燥化。因此语文老师迫切需要及时改进识字教法,大量引进趣味化的内容,以调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养,从而促进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出发,针对识字教学目前的状况,提出了趣味化识字有效教学策略,希望有助于广大小学生快速提升识字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阶段;趣味化;语文教学;有效识字
从新课改推行以来,各级小学、老师均很重视教学气氛的活跃,尤其是识字教学迫切需要完善。识字不仅是小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而且还是他们写作的基础,所以识字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伴随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语文老师也渐渐意识到识字于小学生而言的重要现实意义,视识字环节为语文课程的一大必要内容。但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语文老师常常会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陌生的字词,以致他们学习起来相当被动,久而久之,学习主动性也备受影响。为了及时扭转这样的现状,老师应大幅改进施教方式,围绕小学生的特点,有效实施趣味化的识字教学,以吸引小学生努力识字。
一、小学语文目前的识字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小学生进行识字的关键性时期。小学生在低段教学中,需要积累基础性的语言知识,除了认识汉字以外,还要求小学生能理解字意、了解字的用法等。但纵观目前的识字教学易知,小学生在生字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大多数小学生在接收识字教学时,往往早已习惯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尽管这样的记忆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利于小学生以后的长期发展。此外,以死记硬背形式来迫使小学生识字,还会影响他们对生字的全面了解,一旦发生记忆错误,教师的批评还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人的印象中,识字教学往往相当枯燥,倘若老师在引导小学生写字时,依然沿用重复记忆法,针对生字总是布置很多作业,小学生定会渐渐厌恶识字环节,最终影响到识字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需要认识到的是,由于年龄较低的特点,小学生往往无法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就会出现课时进行到一半学生就出现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的现象,因此,趣味化识字至关重要,其能够有效化枯燥的识字教学为新奇、有趣的课程活动,变沉闷、呆板的学习气氛为活力四射的识字学习,并令广泛小学生变被动识字为主动学习生字。所以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急需基于新课改中提到的要求,及时开启识字童趣,以吸引小学生兴致勃勃地识字,探索灵活记忆方法并且爱上汉字文化。
二、开启童趣下的趣味化识字有效教学策略
1、巧借故事,点燃识字热情
在小学阶段,故事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诱惑力,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在平日的识字教学中,将生字与故事内容结合起来,例如要求小学生在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找出要识的字,并与同桌一起交流,然后邀请能力突出的学生,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么一来,便能令小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认识生字,并能在故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譬如,在“语文园地(四)”的识字课上,便可以基于小学生熟悉的熊出没故事,来营造一个趣味化的识字情境,引导他们快速掌握要学的生字“炮”、“饱”、“泡”、袍”。就此老师这样创编了一个小故事:某天,熊大、熊二在玩耍时,发现光头强想悄悄地再到森林随意伐树。为了及时阻止光头强,熊大、熊二先将其骗到某池塘边,再把光头强一下子推到了这个池塘中。这么一来,光头强便被迅速“泡”在水中,但他不会游泳,故此在池塘喝“饱”水。同时,熊大、熊二还向他,发射自制的“土炮”。
为了及时躲避,光头强只好用衣“袍”来抵挡。如此这样便在故事中纳入了各个要学的生字,然后安排全班同时自主阅读整个故事,再带领他们一起说一说故事内容,遇到生字时,便热烈地讨论,从而快速吸引促使小学生讲或听故事,点燃他们的识字热情。
2、组织活动,激起识字兴趣
在小学阶段,在基本的识字教学完成后,学生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此时便可以适当的增加识字难度,指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认知的语言材料。像是积极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吸引小学生兴趣盎然地识字,快乐地学习语文。这种通过组织活动或者比赛游戏的教学方式,除了可以及时消除小学生的疲劳外,还可以令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习、掌握、巩固识字知识。
譬如,可在午休时间,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活动,并且为他们提供经典的读物,如“小熊请客”、“雪孩子”、“小马过河”等。通过这些有趣易懂、图文丰富的中外故事,能促使小学生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新字、巩固旧字,从而同时增强识字与阅读能力。此外,鉴于小学生往往热衷于比赛活动,故此比赛活动也当属极为理想的形式。通过参加比赛活动,能吸引小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识字。所以,在平日的识字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可以多多举办一些诸如讲故事、朗读、选词说话等比赛活动,从而建立起识字舞台。基于此,小学生便可以快乐地接受趣味化的识字教育,体验成功识字后的喜悦,并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借力儿歌,活跃识字气氛
在很多公开课或者典型课例展示中,常常会有许多语文老师自编、自创小学生喜欢的识记儿歌。这些儿歌往往生动活泼、短小精悍,与小学生的基本思维特点很是吻合,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识字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由此可见,在平日的识字环节,也可考虑通过儿歌,来再现生字并帮助小学生巩固识字。
譬如,在学完“爷爷和小树”中的生字后,老师便可以创编以下儿歌内容:“冬天来,气候好寒冷,爷爷给小树送衣裳;夏天到,热得直流汗,小树给爷爷送大伞”。这么一来,就在该儿歌中,纳入了所有要学的生字。这样小学生在欢快地唱儿歌时,便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生字。基于此,小学生便能通过儿歌化单一识字为多元识字,而更加系统化地学习生字,最终的效果往往远优于一字一字地学习。据实践研究已证实,在识字教学中,借力于儿歌,可帮助小学生明显提升识字效率,所以从课文生字出发,创编一定的儿歌,当属有效的教学形式。此外,还可以写下、精心挑选含有常用字的儿歌者或古诗,并基于此在班上组织一日一读,又或一周一诗的识字活动,以增强小学生的识字体验,丰富识字的渠道。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有效的识字教学至关重要。所以,语文老师针对目前的识字课现状,积极探索趣味化的教学策略,并且开启童趣,来激起小学生产生自主识字的强烈愿望,并充分凸显他们的主体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令其体验识字的成功与快乐,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识字,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从而践行识字教学的目标,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平年.趣味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甘肃教育,2019(16):147.
[2]孙艳红.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9(29):63-64.
[3]王璇.谈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54.
[4]唐磊.新教材·新目标·新方法——部编版语文一上识字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7):62.
[5]陈晓玲.面对新变化运用新方法——浅谈部编版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J].考试周刊,2018(5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