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从“教学做合一”出发,联系生活,发挥人的主体性,从生活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STSE”教育,有利于弘扬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 初中化学 体验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开端,也可以说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在重视学科知识传递时,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学做合一”。他提出:先生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作为具有基础性、启蒙性的初中化学教学,应适应新世纪人才观的要求,从教材涉及的生活教育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也符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一、发挥“人”的主体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对象是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搜寻符合学生特征,且能帮助学生理解的生活、科技等素材,让学生围绕教师编拟素材主题,积极思考,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去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迁移等,在教师提供的“脚手架”上尽情地“操作”。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的主体。例如,对“钢铁生锈的条件”时,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要引导归纳,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它远强于教师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陶先生指出:老师的教是以做为中心的,学生的学也应以做为中心。通过生活教育案例或故事的剖析教给孩子观察、思想、方法,不提倡教学生技巧,而是倡导“看想做用,问想做评,重在参与和过程展示。
老师努力把课堂还原为探索新知识的原型,视新知识和方法为“课题”,把学生带入探索性的生活情境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新知识、概念、规律的探索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现、问题解决以及如何揭示问题本质属性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问题的“再现”和“再解决”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例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就可以将其设计为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然后根据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进行实验,从而取得证据,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规律发现过程中,尝试到参与的乐趣和“做科学”的方法。再如,在进行环保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在收集证据时,学生要访问化肥厂、造纸厂厂长书记,到实地调查污染程度,从中悟出“环保”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整改意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体验化学、生产、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这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 ,体验“做科学”、“做真人”的甘与苦,愁与乐,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情感体验,获得感悟,激发学生探究奥秘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从生活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生活案例要解决的是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学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为了解决“问”的事,要进行探究、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例如:初中化学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药品的选取探究开始到反应原理决定了选取装置的不同,处处渗透了知识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将学生置于一种新奇的,具有探究性的创造气氛和活动情境之中,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促使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生活教育这片“热土”上,学生的思想开始生根发芽、学生变得有主见、思维活跃、“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发展。
教学中,把某一生活案例、课题置于教师精心选编的情景中。例如:录像、参观、访问、实验等。一方面可以体现“STS”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愤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寻求答案的欲望。学生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情景中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 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这也是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理念。例如,在进行分子运动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用有趣的实验创设情景:即在一大烧杯,中罩上两个分别装有浓氨水和蒸馏水与酚酞的两个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盛蒸馏水与酚酞的烧杯中溶液也变成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很自然,本课题需探究的问题也就显现在学生面前了。
综上所述,在进行生活教育学习时,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提倡“教学做合一”,给学生时间、空间,从学生生活出发探究知识,用得到的知识来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教学情景,注意学生自学活动的设计,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多开展探究性实验。如:探究方法、探究现象、探究 某一理论、探究步骤等等;用好、用足课本上的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注意信息存在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化学知识,将新一轮课改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活教育案例进行教学,才能体验到其中的意义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