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基于培养“自主发展”的人理念下提出的教学方向;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思想上已经做出了及时地调整,但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方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定势,因此在本文中基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中重点抓住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对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1]
关键词:良好思维品质;自主发展;化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基础学科,它源于日常生活,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有利于指导生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日常生活;由于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已对日常生活、生产化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有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遇到化学现象的强烈意愿;故当前化学教学应更注重学生思维自己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机智教学,智慧引导,开拓学生思维,迁移应用,以促使学生有个性的良好思维品质养成、思维能力提升为目标。
二、从思维品质到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其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其人生的方向其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其自主发展的方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表扬“你的孩子真聪明,要是再用心点、努力点学业肯定能赶上!”到底什么是“聪明”?聪明的孩子学业表现一定好吗?事实是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如父母教育方式、老师教学方式、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很大的关联。填鸭式灌输教育教学培养方式只能让学生目前“走好”,要想让学生“走好”“走远”,养成“自主发展的人”,思维培养是关键;教学中构建模型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能有效地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强化思维能力提升思维速度。
三、化学教学策略的理解
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需要策略,策略是智慧运用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佳而设计、实施的智慧行为;化学教学策略则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结合化学知识在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环节实施的教学智慧行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因此本文是基于实践开展教学策略研究。
四、落实化学教学策略的方式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能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模仿、操作、思维、创造等能力的养成。例如,在《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中,可以这样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1.构建概念模型思维教学策略
在全面落实育人目标的新举措下,随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模型化”的教学方式更加凸显其重要。化学教学中经常要用模型教学,通过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吃透抽象的理论知识;成功的教师是能够把直观模型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自己模型思维的教师;卓越的教师是能够设计并引导学生养成模型思维来探索化学现象、推导化学规律、预测化学结果、阐述理论的教师。
学情分析: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对“点燃与熄灭”都有着直接的操作经验和记忆;课堂构建化学概念模型思维设计:在“燃烧”概念模型教学时,从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归纳,并总结表达出燃烧的共同现象“发光、发热”后,引导学生继续结合课本中给出的燃烧定义分析生活经验与课本给出的定义引导学生分析日光灯、LED灯的发光发热现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反应等能否称之为“燃烧”,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共同得出“燃烧”必须同时满足“发光”“发热”“化学反应”三个条件时才能称之为“燃烧”,缺一不可;培养学生整体思维,为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全局性意识,用模型思维去分问题到解决问题,达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概念模型思维整体性原则。
2.构建逻辑思维教学策略
逻辑这个词虽然是抽象概念,但常可在思维中反映出人对事情思考的条理与依据;在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举措,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设计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教学环节时,可以这样做:点燃事先准备好的“吹不灭的蜡烛”,让学生演示用嘴吹灭“蜡烛”,结果很明显,“蜡烛”持续大力吹气能灭,停止吹气马上复燃,如此反复几次,现象依旧,极大地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就在学生有着迫切求知欲望之时,演示探究“红、白磷燃烧的条件”实验,并由学生自主学习“燃烧需要三个条件”,运用概念模型思维整体性分析原则,很快可以得出蜡烛可以燃烧三个条件:蜡烛(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点燃蜡烛(达到蜡烛的着火点)是同时具备的;但不足以分析“蜡烛”持续大力吹气能灭,停止吹气马上复燃的现象;要想学生分析到位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先由学生共同总结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再由一位学生演示操作用普通长梗火柴点燃事先准备好的“吹不灭的蜡烛”;最后由另一肺活量相对大的男生演示吹灭长梗火柴和持续大力吹气灭蜡烛;学生很快能够知道火柴吹灭是由于吹气带着了热量,温度降到了火柴着火点以下故而熄灭;对“蜡烛”持续吹气能灭,说明也破坏了燃烧的条件,停止吹气又复燃,说明燃烧的三条件又恢复了,通过对比试验,可以推测出此“蜡烛”非日常生活常见的蜡烛,它的着火点比较低,熄灭后的余热也比“蜡烛”的着火点高,故能死灰复燃。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思维能够让学生有依有据做出合理阐述,预测结果。
3.构建发散思维教学策略
发散性思维能力是自主发展的人所必备的关键能力,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核心观念、思想和方法,并进行联想,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重要举措。
例如,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拓展引导: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常规小组讨论,熄灭酒精灯的操作原理,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森林火灾扑救方法的选择等,让学生吃透灭火原理,懂得灭火不是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它还包含着“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等科学的道理;同时抛出不设条件地开放发散性问题,“沸水灭火效果好还是冷水灭火效果好?并阐述理由。”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开放性题目,只需在自己设定的每个情景有合理的切入点,做到原理正确,描述严谨就足以。对于沸水与冷水灭火效果来说,对于普通火情,通常选用最直接且相对廉价实用的冷水灭火,效果是不错的,因为足够的冷水能是火场温度迅速下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达到冷却灭火;这是大部分学生所能给出的一种正确回答。还有另一种思维所得出的答案也很不错;在火情比较严重,且不考虑沸水是否缺乏的前提下,用沸水灭火效果确实要比冷水灭火效果要好,因为对于火灾现场,沸水不单只能使火场温度下降达到冷却灭火的效果,还更容易汽化达到窒息灭火的效果的双重灭火措施。就像篝火扇旺,小火扇灭的道理,故而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追寻问题,全面思考,得出结论,验证结果,迁移应用的发散思维能极好地提升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2]本文主要通过机智实用的教学设计来达到培养学生模型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落实这三方面的思维实践,培养出可持续“自主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2017-12-15.
[2]赵晓梅.例谈高中化学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