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学科教育中,小学音乐不仅是能有效使学生激发想象力及对音乐创新思维提升的一种高效的教育,还是能将学生的人格特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节奏作为音乐中的骨干,也作为音乐表达的一种基础方式,因此他,体现出音乐节奏在整个音乐中的地位无法取代,音乐的展现若是失去的节奏的表达抒发,那么意味音乐将不具备灵魂表达。文章中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节奏的训练的形式展开深入探讨,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升对音乐节奏的训练功效。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方法
节奏是构成所有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节奏而言,它在音乐中的具体作用就是控制发音的延续时间及发音音调的强弱。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对音乐乐感的缺乏及对音符或休止符等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学习不到位,因此,针对小学音乐教学节奏的训练是小学生对提高音乐节奏感的基础。
一、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一)运用图形的方式对节奏的认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音符的问题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方面出现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看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高高低低的方块图,将这些方块分别运用不同的颜色画出,学生们很快就被自身具备的好奇心所吸引,各自猜想中。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好奇心态,进行详细讲解,一个方块里写一个字就是一拍,利用这种形式继续学习,当老师问到方块中写了两个字时学生们对准确的回答出“各读半拍”,继续提问一个字占据两个方块时,学生们回答:“读两拍”。进行利用看图的形式对节奏的认知,让小学生们能更加简便快捷的被了解掌握。简单的图形,简单的问答,就将学生对于音符中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认知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练习的学习兴趣[1]。
(二)模仿情景生活中的自然节奏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年龄阶段的跨越,具体的形象思维方式逐步向抽象化的思维方式进行转变,因此在基本节奏掌握之后,再进行节奏较为复杂的掌握运用。
在音乐节奏教学中,节奏训练时通常利用“哒”字来表达节奏的同时用手进行划拍,为了确保节奏的标准,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应平均。但在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运用模仿生活情景的方法法进行示范,再将节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哒”字进行过渡表达,在学生们适应之后再直接运用。
例如:
⑴ 模仿走路:
× × │×× ××│× ×│× ─‖
走 走 快走 快走 走 走 慢 走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哒 哒 ─
⑵模仿火车:
× ─│ × ─│× × │× × │×× ××│×× ××‖
呜 ─ 呜 ─ 轰 隆 轰 隆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哒 ─ 哒 ─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3)模仿知了:
×·×│×·×│×·×‖
知 了 知 了 知 了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4)模仿加油声:
××× × ×│××× × ×‖
中国队 加 油!中国队 加 油!
哒哒哒 哒 哒 哒哒哒 哒 哒
这种方式的表达节拍感较为强烈,通常的音乐课程中也是运用这种方式[2]。
(三)运用对歌曲律动的感知增强节奏练习
在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不仅要掌握音乐基本的乐理知识,还要加强针对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训练。教师可以结合歌曲来有效带动学生们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让学生不仅能通过聆听乐曲干对音乐律动的感知,同时配合简单的发声训练,融入到歌曲的节奏中,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了乐理知识也提高了对音乐节奏学习的兴趣。
例如,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噢!苏珊娜》的学习内容中,这是一首音乐旋律相对轻快流畅,节奏特点跳跃,首先要学生们能跟岁音乐的节奏用接单的步伐参与到歌曲的律动中来,然后引导学生用“啦”字进行模唱歌曲旋律,让学生们能动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节奏及律动的感知,接下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聆听,感受整首歌曲的律动,欢快节奏及教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可让学生们了解下音乐的背景,并进行反复聆听,同时让学生们找出身边熟知与这首歌曲节奏类型相似的其他歌曲。采用这种方式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在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多次用到一种重要节奏类型——附点节奏,使整首歌曲显得欢快活泼,再加上弱起小节,让曲子变得律动跳跃、有弹性[3]。
(四)对节奏练习进行筛选
节奏在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节奏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能让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过和掌握,还能让学生增强对音乐律动的感知。为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进行筛选对音乐节奏的训练,结合运用较为专业化的课堂活动进行对学生的音乐节奏及节拍的训练。例如,教师无规则的进行选取节拍名称,四四拍或者四二拍等不同的节奏类型,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将节拍表达出来,能有效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激发锻炼,对于节拍表达正确的同学可给予奖励,对于节拍表达错误的学生不要指责,应明确指出其错误位置并耐心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节拍器进行对节拍的训练,设定一个节拍让学生用心体会节拍器的节奏类型,再通过抢答模式进行互动教学,利用这种形式更好的让学生们对节拍得到认知,并激发学生对节奏类型的辨别[4]。
(五)充分利用乐器锻炼节奏学习
在学生利用乐器提高对音乐中节奏的培养,首先应让学生对乐器有所了解,掌握乐器的基本特性。并能独立使用。在音乐课程节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分别让学生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另外一同学模仿的节奏,让学生打手拍的方式表达出乐器演奏的节奏。如,让学生朗诵一篇古诗,由另一个学生利用乐器方式将朗诵节奏演奏出来。这种新型的利用乐器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还能提高学生对发音长短及发音强弱的节奏变化吸收掌握。
还能将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互相结合,利用乐器演奏的形式由老师将不同的音符构成的音乐节奏展现出来,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节奏用自然现象或是动物叫声摹仿出来,这种音乐课堂节奏教学不仅生动化、形象化的展现给学生,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节奏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协调及反应能力,并获得较高的课堂满足感[5]。
结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的训练中,音乐老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更新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性音乐知识,转化为具有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的形式直观带到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们通过简便的图形
、歌曲的律动、筛选性的节奏练习及针对中高年级的节奏划拍、充分运用乐器等多样化教学模式,为有效提升小学生对音乐节奏律感的认知与创新,应激发学生们的音乐节奏的灵感及音乐节奏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欧阳湘芸.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软件(电子版),2019,(10):91.
[2]张胜男.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赤子,2019,(27):106.
[3]王琳.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读写算,2018,(36):149.
[4]周秀梅.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中外交流,2018,(33):288.
[5]逯潇.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