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植艺雄
[导读]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新课改形势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新课改形势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学作为艺术学科的一项重要科目,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之作用与立德树人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曾经“音乐课”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正在发生改变。高中升学压力大,学生学业任务繁重,精力有限,应试教育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存在欠缺,这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不小的挑战。所以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做好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工作,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效率,是对当前一线音乐教师的极大考验,因此探究其创新路径,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针对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路径提出自己粗浅的策略分析建议,以期高中音乐教学能更加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兴趣所向,提升教学实效,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缓解备考压力,陶冶人文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期为国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音乐  创新路径
        一、引言
        新课改不断深入,高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音乐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如何让音乐学习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何助力高中音乐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这鞭策着音乐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探究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教师应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当针对当前高中音乐学习存在的问题,寻求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在下文中,笔者将以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学习为例证,针对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新课标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提出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路径的策略分析。
        二、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且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囿于传统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备考实际,从老师到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高,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更有甚者潜意识里将音乐课等同于自习课,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没有互动,学习气氛低迷,教师的教学劲头不足,长此以往,音乐课丧失了本身存在的价值,教学水平自然也得不到提高。此外,音乐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习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引导,教学质量自然大打折扣。
        三、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路径分析
        (一)创新师生关系,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地位不平等。三尺讲台上,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并不适宜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有效吸收课堂知识。所以创新高中音乐的教学路径,首先需要创新师生关系,打破老旧的教学思维的禁锢,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老师应当明确自身在课堂上的身份定位——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此一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基础的前提下,设计教学方案,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推动教学进程。比如在进行音乐作品《草原放牧》的鉴赏教学时,可以选择学生当“小老师”,代领大家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并且通过小老师的讲解,完成教学目标“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这是对学生自身学习理解能力的考察,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教师在其中扮演“助教”“提问者”,针对“小老师”讲解不到位的地方,加以补充和更加深入的阐述。


        (二)创新课堂导入模式,寻找学科之间的连接点
        辩证统一的看问题,就会发现,音乐与其它科目都有融会贯通之处,而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困扰所在就是音乐作为副科,不如语数英等主科受学生的重视,那么高中音乐教学就可以因势利导,找寻音乐与其它学科的相似点和共通点。这样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温习其它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对“音乐课”改变观念,提高学习兴趣。举例而言,在学习西北民歌这一板块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与语文、历史老师多沟通,找寻与《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些西北民歌的契合点。比如,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歌词赏析环节,以《刨洋芋》为例,提问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歌词,回答其中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首西北民歌里,先用“土溜溜的蚂蚱”作起兴,采用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而后进入真正要表现地主题“刨洋芋”。在表现主题时采用叙事的口吻,在叙述刨洋芋的过程之后,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词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的内心世界,可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通过赏析歌词,学生可以锻炼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提高,课堂效率上去了,教学水平自然也会得以提升。
        (三)充分挖掘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课堂沉闷不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创新教学路径,还需要返璞归真,从源头找路子。那就是在音乐教材上下功夫,进而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等少数民族歌曲时,可以挖掘这些民族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及搜集一些民族风情的图片和视频,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第三极》或者《生活在极境》等,让学生了解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自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上上一节别样的音乐课——学习藏族舞,维族舞的经典动作,有机会还可以进行小型的歌唱比赛或者舞蹈比赛,给大家一个才艺展示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创作的流行歌曲,比如给学生播放流行歌曲《沙漠骆驼》,感受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碰撞出的火花。这些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中放松心情,缓解学业压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爱上音乐,感受高中音乐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这也是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路径。
        四、结束语
        高中音乐学习,与义务教育相比,具有更加重要和深远地意义。而创新高中音乐教学路径,与义务教育相比,也更为复杂和更加富有挑战。因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更为繁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得不到提高。而新课改形式下,强调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因此,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探求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师生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打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此外,创新课堂导入模式,寻找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并且应当做到充分地挖掘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一定可以发挥高中音乐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服务,更好地促进高中音乐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月环.试论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路径[J].北方音乐,2019,39(20):162-163.
        [2]倪柔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80+82.
        [3]李静.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9(12):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