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问题及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邓超
[导读] 高中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辛苦的阶段,
        摘要:高中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辛苦的阶段,而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是音乐所独有的作用。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音乐鉴赏课程的加盟,使学生无形中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教育。音乐鉴赏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抒发学习带来的沉重压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尽情地在音乐的世界中漂浮沉浸,纯粹地享受音乐、感受音乐。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策略
        引言:素质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和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近年来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音乐教育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健全学生的审美、完善学生的人格方面因学科的特殊性而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在高中阶段,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力所困扰,音乐鉴赏理所当然的成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一、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鉴赏课程仍然不受重视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考始终是头等大事,音乐鉴赏课在大多数学生眼里被归纳在“无用课程”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攻读高考必考科目将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以至于学生无暇兼顾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甚至放弃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另外,学校频频强调各科成绩、总体排名与升学率,在无形之中更是减弱了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大多数学校的学生都没有获得专业且系统的音乐鉴赏教学。
(二)教材中的选曲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随着时代在改变,音乐也不断在前进,音乐与时代的气息紧密相关。当前音乐鉴赏教材中的选曲以经典曲目为主,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中的选曲“陈旧”、“老套”,因此难以产生欣赏兴致。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鲜血液,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大环境中,难免会对经典曲目感到提不起兴趣。其次,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有限,无法体会感知经典曲目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所以,音乐鉴赏课程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关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调整教学方式,调动学习兴趣
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是学生在课堂中仔细聆听音乐、深入感悟音乐、全身心体会音乐,甚至动笔创作音乐的推进剂。对教师来说,吸引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产生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准备工作时,必须对教学方式给予灵活调整,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独特之处设置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第一章节《音乐与人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先利用《悲怆交响曲》进行课堂氛围的渲染,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这一小段乐曲中,听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学生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将《悲怆交响曲》的作者信息和相关背景告诉学生,并顺利地将“音乐与人生”这一主题引入课堂,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悲怆交响曲》,并分享自己对这一篇章的感受和体会。再如,在音乐鉴赏课程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加入课堂。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将京剧的剧照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京剧表演桥段,通过剧照的布置以及桥段的观赏,可以营造出浓厚的京剧氛围,让学生对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出一个猜想。
又如,在学习到人教版音乐教材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邀请学生一同合唱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让学生在激昂的合唱中体会音乐里所包含的炽热情感。在合唱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时代背景,以此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乐曲中歌颂的斗争精神。

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开始前使用各种方法进行课堂氛围的渲染,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控制”在课堂之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情高昂的音乐点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由音乐搭建的奇妙世界,不仅仅提升了个人的音乐素养,还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促进了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专题音乐自由辩论活动
陈旧又老套的音乐教材和教师“自我演讲”式的教育方式是学生喜欢音乐却对音乐课程不敢兴趣的根本原因。学生身处在当前流行音乐当道,其他类型音乐“鱼龙混杂”的时代,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由于每个学生的审美标准不同,所以对不同音乐类型的喜欢是因人而异的。那么在音乐的世界中到底哪些是“精华”,哪些属于“糟粕”?这些定义的标准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改革,鼓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自由的辩论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说,每一位学生的三观都已经基本成型,在是非对错上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也能够理智冷静地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由辩论的方式,判断出哪一些音乐是时代留下的“精华”,哪一些音乐是可以避开的“糟粕”,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寻到值得欣赏和学习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和教师在充分民主环境中的一次思维碰撞。
让教师不必再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引导学生走向教师所认为的“正确道路”,也可以让教师在旁听学生辩论时,不仅可以了解到当代的音乐潮流趋势,更能够体会到学生对于各种主题音乐的看法和感受,让教师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而学生通过自由辩论的形式,能够在脑海中对音乐鉴赏的雏形进行仔细描绘,使学生自身对音乐的认识更为透彻,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巧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音乐赏析
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用到“作比较”这样的方法。一个音乐作品的优劣,只有通过与同类型音乐作品相比较,才能够得到结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将两部作品之间的比较过程与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十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赏析水平。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在两部类似的作品中进行对比与独立思考,学生在不同音乐作品之间比较和鉴别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也同步在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部经典的传统京剧作品,让学生总结:该作品的特点是什么、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接着再给学生观赏《雄心壮志冲云天》这一部现代京剧作品,也做出相应的总结和思考。在观赏完毕后,让学生对这两部京剧作品进行比较,说出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之间的区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充分的对比和总结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音乐鉴赏课程真正得到学生的喜爱和重视。在素质教育被频繁提及的今天,教师应该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及时总结。制定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又符合学生音乐水平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轻松、更自如地分辨和鉴赏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梁晓辉.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分析[J].北方音乐,2020(05):162+164.
[2]陈春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北方音乐,2020(04):205+207.
[3]陈春媚.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音乐鉴赏审美价值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01):10-12.
[4]夏靖涵.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实践研究——调研潍坊一中有感[J].当代音乐,2019(12):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