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唐雅卓
[导读] 阅读是听、说、读、写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
        【摘要】阅读是听、说、读、写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能直观反映出学习者的英语综合素质。强化对中职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并对叙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叙事教学法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它对听、说、写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在方法、模式、理念上还比较传统守旧。阅读教学仍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上,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叙事教学法是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而提出的新的教学形式,在实践中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而叙事能力的培养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叙事想象和叙事思维,而且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叙事这一独特的手段来组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阅读课堂成为学生习得英语的有效场地之一。
一、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侧重于授人以鱼的训练,英语教师们以讲解单词、词组、语法现象为主,强调外语技能训练以及外语能力分项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智性挑战,忽视了中职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教学效度大打折扣。笔者通过对所教年级的近4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发现阅读课堂上师生很少互动,教师担任了信息提供、文本解释、练习检查等多重角色,而学生们仅仅是跟着浏览文本,记录教师的阅读感受。阅读的评测方式也并未将关乎输出的叙事能力纳入考查范围。因此,中职生英语阅读水平普遍不高,用英语进行叙述表达的能力弱。
二、叙事教学法概述
        叙事教学法 (Narrative Approach)是认知科学和叙事理论相结合的产物。自2010年由熊沐清和邓达提出以来,被广泛地运用到词汇、口语、写作和语法教学中。叙事教学法以“叙事”为中心,强调学生叙事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叙事化手段,将一篇文章、一段材料、一个语言点、一个语法或一个词汇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出来。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能积极投入学习情境并充分而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能力,在真实化生活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
        国内许多学者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从研究理论上来看,主要有基于核心素养对教学策略研究、运用思维导图法在课堂中进行构建及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研究等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讨论的比较多的是将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相结合,探讨微课以及翻转课堂在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等等。由此可见,现阶段对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疏于与认知相结合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探讨,而叙事教学法也鲜少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中。而这正是本文要进行的工作:基于已有高度,从认知的角度,以叙事为中介,将叙事教学法服务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激发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叙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应当重视叙事教学法的推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一)课前小故事,培养学生叙事能力的衔接性
        故事是伴随我们长大的一种叙事形式,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最容易掌握和运用的体裁。每堂课开始之前,给学生预留2-3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展示(Presentation)。要求讲述英文小故事,内容、形式及体裁都不限。

可以讲诉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事迹、可以叙述自己看过的小说名著、也可以是跟课文相关的话题等等,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没有提前安排学生上台展示的情况下,要求班级全体同学每个人用一句话,以接龙的形式顺着前一位同学叙述的内容把故事讲完。故事的情节走向未知,从最初的搞笑变成惊悚再到浪漫,每位同学都脑洞大开、奇思妙想,最后将故事惊喜结尾。就是在这种叙述形式中,学生们注意到了故事的衔接性和完整性。也是在一次次的上台展示中,他们发现了自身表达叙事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使他们在下次的展示中得到修正,克服对英语学习畏难的心理,自信心得到提高。通过讲述故事这种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形成英语叙事的习惯,进而培养其叙事能力的衔接性。
        (二)课中复述,提高学生叙事条理性
        课中教师对阅读材料的处理也是培养学生叙事能力的关键。针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教师可基于认知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叙事条理性,使重要信息得以凸显,让学生的表述条理清晰,同时提高他们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英语教材《基础模块2》中有很多篇阅读材料就很贴近生活。如在Unit 3 My English is improving fast! 里Reading and Writing材料中,便讲述了英语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实例。讲的是“我”去酒店看望朋友时,一个外国人向“我”请求帮助,但由于语言不同产生了交流障碍,最后只能求助于酒店的服务员帮忙解决的这段尴尬的经历。这是主人公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却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讨论。随着中国对外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英语学习也越来越重要,对英语学习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生活中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尴尬?”“遇到这样的尴尬应该怎么办?”通过引出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对于话题的探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演示文中的角色,复述课文的情景。在复述中,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消化一些固定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叙事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后续写,拓展学生叙事想象力
        由于课堂时长有限,仅靠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叙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样,学生的理解与产出很难达成正比。要缩小这一差异,就要进行一定的英语实用训练。课后续写,是知识产出的过程,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叙事能力的强弱。如《基础模块2》Unit 6 See you on Friday evening!的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便是经典的拓展学生叙事想象力的阅读材料。这是一封邀请信,文中有涉及具体的关于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相关信息。学生在学完本邀请信后,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文中的信息对邀约进行回复。让学生在仔细研读并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叙事想象拓展,这不但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能帮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对情感教育的深化大有裨益。
四、结语
        叙事教学法为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英语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助益。本文通过探究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发展现状,就叙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David Herman. Narrative Theory and Cognitive Sciences. CSLI Publication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2003.
[2]邓达,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叙事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觉[J].外国语文,2010,(3):105-110.
[3]罗林芳.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 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