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书---初中地理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伍永安
[导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关键词] 感悟 初中地理 教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它表达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作用。教师“教”书即是教师怎么去践行“传道授业解惑”、怎么去“授人以渔”和怎样去“引进门”,“教”书(单从教学方面思考)即教学生不知的,“教”重在“方法”(即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或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浓缩要点的方法等),在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让学生懂得学会学习和思考。
        一、知识特点
        初中地理教学要处理好“图文”关系:“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和“文”两部分,即“图文”结合的学科;“图”是知识的来源,教材的另一种表达教材方式,它几乎能概括教材章节的知识点,可从图中更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分布、面积大小等,便于师生更好去分析原因,使教学探讨变得有理有据,知识的的变得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如果在教学中忽视教材的“图”无形中会引导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文”是教材内容的说明与补充。
        七年级(湘教版)上,主要是地理知识的“成因”,是开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扇大门,其知识特点可把它分为“明”与“暗”两部分;对“明”知识,通过问题反馈教学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去掌握重点、难点、和要点;“暗”部分主要涉及地理知识中的概念、知识的特点和知识的拓展,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对身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思考,引入体念对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启发学会分析对地理问题原因。七年级下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八年级教学探讨主要是用知识,提倡自主学习
        二、落实好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问题的探讨、小结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学探讨过程的主轴和教学过程的方向,教学的目的是要解决中心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是“一闪而过”,会让学生抓不到重点、难点,所以教学目标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出现在显眼的地方(事先准备好----用小黑板或抄写在黑板一角);
        <二>教学探究
        用“问题”去推动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的获取(1)教师自己研究教材,(2)多去阅读习题),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要寻找问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观察与思考
        理解图中表达的信息,培养学生识图观察能力,引入问题,完成图中问题的探讨。如:知识点---《地球运动》中,对“公转的运动的特点和现象”教学探讨
       
       
       
       
        1.地球公转运动方向(图中信息判断运动方向)
        2.观察
        公转特征(北极的指示方向)、南北极附近出现的现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对极圈和回归线的探究(通过对中国几个城市在“夏至”昼长短的变化,去推理产生极昼和极夜的原因、及对“回归线”“极圈”概念的理解)---为下节《地球五带》作准备
 
        3.观察与思考,右图
(1)南北极产生极夜与极昼的原因
(2)这种现象是什么运动产生?
(3)图中是地球公转的哪个时间?
        4.四季的主要的月份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三、小结
         重点不仅是知识的内容,包括要探讨知识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第一、第二节课比较重要,是培养学生学习方向和学生今后的学习模式,目的在学习相同的内容时,便于学生能会从这些知识方面去探究,在小结重要的知识点时,还要注意某些知识的拓展,知识间的联系。以湘教版七年级下《亚洲与欧洲》一节为例:
        <一>教学目标的内容(每一节课的内容---略)
        <二>教学探讨中的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习方向和学习注意事项)。如:区域地理探讨的知识点
        1.位置
        (1)相邻的大洲和毗邻的海洋;
        (2)经度和纬度的位置;
        (3)所在的半球
        2.地形
        通过对地形图颜色种类和变化去了解其地形地势特点
        3.气候
        (1)温度带(赤道、回归线、极圈)
        (2)气候的复杂性(地形、纬度、经纬-海陆地)
        4.河流
        (1)河流与地势---流向、利用价值
        (2)河流与气候
        5.人口
        (分析:人口与经济、自然、历史等的关系)
         四、对策与教学
        <一>适度的调节教材章节的学习顺序
        知识的探究基本是“承上启下”顺序进行,为了实现知识的逻辑性和知识的完整性,可适度的调节教材章节的教学顺序。如: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图)与(认识地球);在“地图”要素中的知识点“方向”,判读方法,只能做到:(1)判断时,要面对判断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东南西北”为顺时针排列。判断方法也有很大的极限性,根据其方法去判断“图1”的四个方向,是有难度的,部分学生会理解不了
       
       
       
        “方向”的确定要涉及到经线与纬线,在有经纬网地图中,决定地图方向的是经纬线的指示方向,地球的南北极的划定是根据北极星,也决定了地球(或地图)的南北方向,完善“图2”和“图3”,判断方向的方法还有(补充):(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没有界线的;(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对着(或指向)北极的为北方,对着(或指向)南极为南方”;南北极点上没有“东西”方向。所以在教学中,先探究学习“认识地球”,然后在学习“地图”,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推理”是地理教学探讨和地理学习重要方式
        地理知识的逻辑性是比较强的,要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教学探讨中有必要打乱教材内容的顺序,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日本经济(结合教材P71图8-4、P72图8-6、图8-6)

                                                                                                                                                                                                                                                                                                                                                        

        <三>地理关键词
        地理关键词:对关键词的记住和理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之一。如湘教版七年级下《埃及》的关键词:西奈半岛、尼罗河、热带沙漠气候、长绒棉、苏伊士运河等等,这些关键词的记住和理解了,《埃及》基本掌握了。对关键词的记住和理解要多读、多写,可作为课堂作业来完成。
        <四>“体验”在地里学习的重要性
        许多地里知识来源身边,要学会用“体验”去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当地气候特点、季节的昼夜长短变化、耕地类型、作物、山地的利用等等。
        <五>浓缩知识要点,指导学生记忆知识的技巧
        如:“黄泥巴”---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大西瓜”--“大”于20°W(或大于160°E)---在西半球;巴西的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的位置,两个城市地图上的界线是“南回归线”,“热内”理解为“热带以内”的城市即“里约热内卢”等。
        五、素质要求
        <一>教师
        教师需有一定的阅历,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闻趣事,丰富学生的阅历。关注当今世界的时事,世界的热点问题都基本相同的,一国家弱小,二是美国的插手;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更好理解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一个国家的平安,国家必须强大,国家强大,我们每个人必须努力
        <二>学生
        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环境要协同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也更加频繁,初中生应具有的最基本地理素养:
        1.人地关系。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如垃圾问题垃圾的分类,特别是农村孩子更多去思考森林、水资源的保护,化肥农药使用的后果等,初步形成“顺其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懂得尊重。对宗教的尊重,对民族的尊重
        六、结束语
        教师“教”书:教师要能胜任教学中“主导”角色,必须熟悉教材深研教材,要多去借鉴和学习好的教育模式,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手段,实现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知识的内容和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去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处理好“图文”关系,结合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习,学会学习。
        学生学好地理要“勤”(勤看教材和地图);死记“关键词”、理解知识点。解决地理学习的“入门”问题,学好地理是不难的

参考文献:
初中教科书七、八年级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