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通过赏识教育创设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自身闪光点,让家长也参与其中,从而将更多赏识教育的艺术性发挥出来,促进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艺术性;积极向上
赏识教育是承认每个人之间存在区别,允许学生尝试任何事物的过程之中的失败和发现学生优点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学符合学生们内心所渴望的认同、关爱和表扬。正所谓人无完人,身为教师理应报以平等之心与学生相处,给学生挖掘出自身不知的潜能或者是亮点,真心理解学生,用心欣赏学生,适时表扬学生,精心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们才能积极向上,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一、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不能否认,班级里面既有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也有性格内向孤僻或自卑的学生,而后者更是渴望能感受到赏识,但是后者却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得不到内心所渴望的关系和赏识。面对这种类型的学生的时候,单单要求教师去一个一个的进行培养很难,这时身为教师我们就需要以自身为主导,带动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逐渐营造好的氛围,创建赏识群体环境,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带动其他学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班级管理实际来看,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班级管理实效性的例子比较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舞台,让学生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能让学生产生自信的重要源泉。
二、巧优课堂导入,打开学生兴趣大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是点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点。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巧优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在无形中打开他们数学学习兴趣大门。以“三角形的特征”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导入这一新课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数学水平,巧妙引导班级学生,让他们先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说说生活中三角形的实物,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互动中,巧妙引出“三角形的特征”这一新课题,引导学生积极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发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在无形中打开他们的兴趣之门。又比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章节下的“认识小数”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征,结合“认识小数”知识点,科学设置趣味性小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互动中,并巧妙导出新课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课题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认识小数”教学各环节中,确保新课题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伏笔。
三、区别赏识不同的学生
3.1学生的基础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有所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之处进行不一样的赏识教育。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了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之外,还要引导他们进行班级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意识。
对于成绩较差的后进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耐心,首先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其次鼓励他们找准学习方法,再接再厉。对于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留一些班干部的职位给他们,这样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还能够督促他们以身作则,努力学习。
3.2赏识有度,合理批评对学生的赏识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还能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同时还没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过度的赏识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容易造成他们不可一世的骄傲情绪,因此,赏识一定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严肃批评。同样的,批评也要掌握一个度,就事论事,不能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对学生而言,一味地赏识会让他们过分自信乃至骄傲自大,一味地批评会让他们感到压抑,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不管是学习还是班级工作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要积极给予肯定。老师积极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学习,学生努力学习,以求得到肯定。这样一个循环能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由此,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教师应当把握好赏识的形式和程度,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肯定,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实施要求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的良好心态,使他们赶走内心的自卑,带着自信来学数学.教师应以赏识之心,来鼓励学生学好数学.我们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出相应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这节课很有趣,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再结合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堂氛围就变得活跃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其积极的参与进来.
五、让学生做自己擅长的事
赏识、赞扬、鼓励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学生都是孩子,所以他们很在乎老师是否赏识他们。让学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通过赏识教育进行正强化,也能够帮助学生修正一部分的行为习惯。如有的学生成绩不好,平时总爱迟到,但是组织领导能力极强。我就根据他的特点加以利用,对他进行引导,让他做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擅长的事。我鼓励这个学生在学校运动会和艺术节出谋划策,组织班级进行活动排练和表演,然后在班级取得了团体的荣誉和奖励时,点名让这个学生代表上台领奖,而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这个学生,同时勉励他,如果能够学会守时,并且在学习上多加把劲,估计就是大家羡慕的“公敌”了。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学生迟到的次数在减少,虽然学习成绩上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已经能够在课堂上慢慢看到他专注的眼神,相信他离成绩进步也不远了。如果老师阳光,学生也会灿烂,老师把学生这些种子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相信学生即使不能成为美丽的鲜花,也可以成为能茁壮成长的大树。
参考文献:
[1]孟禄.成功教育,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与探讨[J].中国会议,2018,10.
[2]杨婷.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