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加重要的一点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部分,就需要将德育教育成功渗透入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这将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走正确的人生道路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基于此,对德育寓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德育教育
引言
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播工具,可以在音乐中听出很多故事,不管是曾经的革命故事,古代的神话故事,还是不同民族的故事,不同国家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良好素材。可以说,用音乐作为一种思想教育的工具是很有效的,也是让学生所接受的。正是因为此,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就尤其重要了。
一、德育的概念
中国作为礼仪大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美德,获得了许多国家的肯定与认可。这都源于我们对孩子从小的培养与呵护,养成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一些优良传统。德育被称为传统美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德育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德育,是指有关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等,这些所包含的内容较丰富也比较广,影响力也是巨大的: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正确的教育,有目的的去引导,使其学生做个有素养的人。所以,德育在小学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渗透进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得小学生更加文明礼貌,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更是由于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入了德育因素,从而促进了小学生情感领悟和道德品质的提高。而这样的教学不仅实现了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的目的,还达成了陶冶小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效果,从而为小学生将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有效基础。
三、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
(一)寻找德育元素
之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因为小学音乐中蕴藏着很多的德育元素,而找到这些包含在音乐中的德育元素是能够将德育教育成功渗透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首要步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深入研究音乐教材,最好是能够详细掌握每首音乐背后的故事及其要通过旋律向听众传达的思想或者说情感。目前所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是很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因为这些教材的内容丰富且贴近学生生活,包含很多的德育元素。例如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仔细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还要向学生传达歌曲所蕴含的感恩精神。这首歌是一首感恩歌曲,让我们知道老师对同学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每位同学也都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对老师的爱释放出来,同时老师也能感受到来自同学们的爱,老师也从学生时代走过,对自己的老师同样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德育教学的代言人
教师作为辛勤园丁,任重而道远,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的老师之所以能被学生所崇拜和认可,其教师本身有着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行等这些都是必有因素。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不走弯路,促使学生行为举止更加文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形象,树立标杆榜样的作用。如在穿着上大方得体,不过于夸张,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授课时注意自己的仪态端庄,教学态度需要严谨,教学具有感染力,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使得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
(三)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德育认知
一方面音乐是精神产物。在歌唱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一个全身心放松的状态,心灵能够得到很好的净化。而如何唱好歌,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提供学生思维能力,整个视唱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唱的环节,投入音乐营造的氛围之中,思想认知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以歌曲《留给我》的教学为例,首先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展示两幅动物不同境遇的镜头:镜头一是:森林与小鸟;镜头二是:沙漠与骆驼。学生先自主观看视频,然后结合我们设置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请同学结合视频内容,思考过渡砍伐和放牧,可能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视频内容能够总结出:原来过渡砍伐森林和开发农业、畜牧业,可能导致森林灭绝,草原荒漠化,鸟语花香之景也与我们渐行渐远。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的渲染,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更多的是关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音乐也像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载体,在音乐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面对生活的态度,一种怎么做人的理念。甚至每一首音乐歌曲、歌词都可以成为德育的素材,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德行。
(四)开拓课外音乐资源
《音乐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学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尽管在“美育”方面可以得到对应的满足,但是在德育价值的赋予上,往往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境,如果过度依赖教材进行德育,无疑是“削足适履”。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开拓课外音乐资源,在丰富小学音乐美育功能的同时,构建更为广阔的德育空间。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组织的合唱、集体舞表演、小话剧排练等活动中自主探寻音乐的德育内容,也可以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特殊节日,用“红色歌曲”取代固有的教学内容,升旗时演唱《国歌》,学生加入少先队时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国庆时可组织学生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这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可展开相关的爱国、爱党、爱家的德育实践。此外,还可以广泛地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收集资源,让学生感知祖国文化的巨大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
(五)重视团体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渗透进德育教育,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小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而团体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这就需要小学生在进行音乐练习的时候能够相互配合,相互照应,从而能够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提高小学生的默契度。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大合唱时,就可以先让小学生自己练习,然后让其他同学帮忙纠正在练习当中的不当之处,再对小学生的音律进行调节,最后再让小学生进行统一的合唱练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寓于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可行性,是升华小学音乐学科教育价值的重要手段。人们对于艺术家的最高评价莫过于“德艺双馨”,音乐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技艺的传授,而且要注重道德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美育渗透德育,帮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毛晓虹.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师,2018(15):10-11.
[2]崔冬霞.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上),2018(05):257.
[3]贺庆玉.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15):162-163.
[4]刘燕萍.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措施[J].新校园(阅读),2018(02):166.
[5]冯熳.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8(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