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当下,许多小学班主任仍在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忽略了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导致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提早出现逆反心理。小学班主任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管理观念;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德育班级活动,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引导者,应当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各个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在小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一、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由于小学生从幼儿阶段转变成一名小学生之后,心智方面还没有成熟,不能明辨是非,无法分清好坏,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多给予学生关爱与引导。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班主任教师还应通过家访等诸多渠道,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班级管理中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对家庭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应在对这类学生给予更多的温暖。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将德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一点一滴的渗透到班级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充满自信,勇于展现自身优点。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在批评时应采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当学生做好人好事时,班主任应及时对该名学生进行表扬,并在表扬中融入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的措施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环境
由于小学生心理年龄较小,无论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没有成熟,极其容易被周围外部环境误导与影响。为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班级环境,将德育教育当成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的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继而提高本班学生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并让其他学生向其学习,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以榜样的力量作为督促其学习与做人。
(二)言传身教,提高教师素养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教师是整个小学教育的施教者。为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审视反思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不足,继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班主任还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学生犯错时,不能一味的批评责骂,而是采用正确的引导法纠正学生错误。也就是说班主任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方法,通过不断的自我充实,获取当前最新教学观点以及班级管理理念,为学生构建一个平等、公正、畅所欲言的学习平台。
另外,班主任应言传身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教育种在学生心田,使其自己敞开心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心,以此能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班主任教师要与学生成为交心朋友,针对当前班级管理方面询问学生意见,并利用班会时间通过不记名方式,让学生在纸条上写出对自己看法,找出自己作为班主任的不足之处,以此完善自身素养,从而以更好的形象管理班级。
(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在培育立德树人管理观念时,班主任应当懂得立德树人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帮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班级行为管理制度应将小学生身心共同发展作为主要的德育教育目标,对小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化管理。摒弃班主任教师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管理制度,能给小学生带来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爱。例如,班主任在平时的品德管理中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只注重成绩,而应当注重班级多元化活动的开展,在小学丰富的班级活动中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班级的多元性。这种班主任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能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管理中接受到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小学少先队员活动、小型夏令营、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实现积极、主动的自我道德管理。班主任应根据管理班级的现状适当调整班级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德育理念,在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中健康成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在该项活动中得到启发。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德育活动的乐趣,还能让学生更加理解接受德育教育。为此,班主任对每次班队会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令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其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增长课外知识,感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比如:在“九一八”纪念日那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该项活动主题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之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又能让学生在该类竞赛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另外,班主任还应充分利用学校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过后,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学雷锋做好事的心得体会,令学生在相互分享中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继而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结语:
学生德育品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小学生天真烂漫,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小,为此小学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生在该阶段的可塑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德育班级管理计划,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仙.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6):90.
[2]张显燕,王振海.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