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袁旺娟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袁旺娟
[导读]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摘要: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经常会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于新型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不足,因此会有一些教育上的误区出现。本文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误区,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对策
引言:如今我国的教育处于改革阶段,利用生活化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数学为学生的几何思维、抽象思维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的生活化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教育误区,由此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因此,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加强对学生引导的同时,提高课堂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如今在生活化探究方面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不少的误区,对于生活化的理解不当或者过分追求成为了误区出现的原因,正因为有误区的存在使得这一教育教学手段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着重对小学数学生活化中存在的误区进行讨论。
1.生活材料选取不当
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有时会选取并不恰当的生活材料带入例题中,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们听课时的兴趣,同样也会对课程的开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找到合适的生活材料来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生活材料既要吸引学生,同时也要做到符合题意,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第一章测量的教学时,教师举例应为身边物体,比如铅笔、橡皮之类的,如果要求学生测量小轿车的长度,这个问题就不太现实了,就目前学生所学的测量手段来说是很难完成的。这样如果教师举这样的例子,学生无从下手,也就失去了让学生自己体会测量的意义,使得课堂质量大打折扣。
2.形式化严重
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形式化是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制带入一些生活化内容,但是这些生活内容非但不能激发学生对于上课所讲内容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理解例题背后的知识点,这是对于课堂接下来内容的展开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在带入生活化的例子之前,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使例子契合最初的教育意义,即让学生能够理解。过于繁琐且相关性差的描述,既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又效率低下。
3.课堂延展差
教师应该向学生灌输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这样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也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这就是教师做好了课堂延伸的表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才可以学习,生活中学习知识、复习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在学完四边形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家观察什么东西是菱形,又有什么东西是正方形之类的问题;在学完时钟这一章节后,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记下几点开始写作业又是几点完成作业的。这样将教育融入生活,才算是圆满完成课堂延伸,有的教师忽略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4.错误解读生活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进行教育改革的真正目显而易见,无非是为了数学方面的知识能够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吸收,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发展, 是为了让学生将教学结合于生活,养成在生活中思考问题的习惯。正确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当中所学习的知识熟练地应用到生活中,又从生活中的应用来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并非真正意义上只是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而已。教师不应该是为了生活化而去进行生活化教学,而是生活化是教学的一种表现手段,终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在错误的初衷下,教师对于场景的创设会很不符合实际,使学生很难进行联想;其次,忘记了教育教学的初衷,就容易抓不住重点,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出现问题。

因此,过分的追求生活化而生活化,错误解读生活化教学的真正目的,会使得教学出现问题。
二、解决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方法
1.丰富教学模式
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使得在以往的教育里,应试教育的思维在教师的心里根深蒂固,“板书式”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大部分数学教师最经常使用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无实物展示,仅仅一面黑板、一根粉笔即完成教学,这就会出现教师备课难度大、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把握不到位这种问题,这就是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现在十分不被提倡。在这种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只是一个人在黑板前进行讲解,学生参与度极低还容易跑神,如果长时间是这种状态,那么不仅学生的学习质量极低,更有可能对于数学出现抵触的心理,固化数学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小学正是兴趣培养的关键阶段,对于兴趣的培养教师应该格外注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更是可以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上一层楼,使学生发自心底的热爱数学并且愿意进行继续深入的探索与学习。生活化教学是作用显著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是让教学融入到各种假定的生活场景中。由于生活场景的多样性,使得生活化中教学自然也是具有多样性的。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学习经验,随着对于数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就可以找到新的数学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
2.找准生活化教育的重点
生活化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表面,生活化教学应该深入教育的本质。如今有的教师主次不分,把课堂过度生活化,过犹不及,合理的生活化需要教师的认真考虑才可以带入教学当中,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努力是无法做到生活化合理的。针对这点, 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生活所有的知识,代入新学的知识从而建设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生活中思考,使对于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因此这也要求教师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将其与课本练习起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实际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设置生活模式合理
生活化教育教学以实际出发,立足于实际生活而展开对于数学问题的探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和数学教材上的内容。生活场景一定要是学生平时所最能接触的场景,不可构造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遥远的环境,仅仅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而进行课堂上的生活化场景构建,这是十分不合理的。比如在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使,如果教师海上邮轮的购物环境,让学生计算其中物品的价值,这就是不合理的,这个场景不够有代表性使得学生毫无代入感,那么这个场景的创立也就是失败的,反而,换成在超市中进行购物,这个环境是大多数学生一定接触过的,更贴近生活也就更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学的实践时,以实际生活为起点显得格外重要, 合理使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在生活中也保持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人们对于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对于教育方法的革新,教育方式更加新颖也更贴合于实际应用。就小学数学教育一方面而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误区,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生活化教育理念将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一大助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69-70.
[2]李敬华.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与解决策略[J].名师在线,2020(01):44-45.
[3]吴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戴春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