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深入人心,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被很多老师采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老师为课堂主导,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的,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受到打击,随着新课标对于初中课程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教育方针了,所以学习合作小组这一融入全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小组 问题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高效的的学习方式是源于美国,对于我国初中数学课堂的改革有着推进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旨在通过小组为活动主体,让学生在小组这一小集体中可以充分的开发自身的学习思维,通过成员之间合作交流、互为补足,积极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组织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初衷是好的,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使得学习效果远远没达到预期效果。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施行产生的问题
(一)、学习合作小组成员组成配比不科学
很多学校的数学老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都会划分数学学习小组,但是经常发现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显著,有时效果甚至很差,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在进行学习小组成员划分时不够合理,成员之间无法互相帮助,导致出现了1+1<2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老师在划分学习小组的时候为了学生之间讨论方便,也为了更容易的维持课堂秩序,采取“就近”原则,将座位临近的同学划分在一个学习小组,这种划分方法虽然可以使小组成员迅速的进入学习讨论状态,方便管理,但是班主任一般划分座位都是根据学生的身高或者上课状态进行划分的,由于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组织交流能力都是不同的,这种按前后座划分小组成员的划分方式就导致了各个小组的整体水平不平均,极可能出现有的小组全都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小组成员都是班级成绩名列前茅的,学习小组的成立主要就是为了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找出自己的不懂之处,但是当自己的小组内对题目全都不会时,又如何讨论,长此以往,学生的讨论积极性被大大打击,课堂学习小组也就流于形式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落实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深入人心,导致很多学校与家长评判一个老师是否优秀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对于初中学习,数学又是重要的一门必考学科,这就导致数学老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有的老师为了赶进程或者多讲几道例题,往往会选择缩短学习小组讨论的时间,有时甚至在课堂临结束的几分钟在进行讨论,老师的不重视往往也会导致学生的不重视,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在这一时间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间一长,学习合作小组这一学习方式只是浮于表面,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监督与指导不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备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老师在给学生划分完学习小组与布置完讨论问题之后对于学生的关注是比较少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时遇到了问题只能停滞不前,无法进行深入探讨,或者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借助喧闹的课堂作掩护,聊天或者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样的话合作学习小组就失去了它的原有价值,取得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对策分析
(一)、数学学习小组成员的合理划分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要想让数学合作小组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首要前提就是小组成员一定要划分合理,因为只有小组的成员划分合理,才能使小组学习可以有序地进行下去。因此,老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不应该害怕麻烦,首先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个小组内以4—6人为合理空间,人数过多容易使小组秩序混乱,影响学习效果,同一学习小组内应该至少有2-3名是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当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时才不会出现全组不会的尴尬局面,另外老师在划分小组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自身性格,因为老师一般会将小组数学成绩最好的同学任命为小组长,带领同学进行学习,但是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比较内向或者组织能力较差,这样就会导致小组成员无法有效交流,影响学习成果的传达。只有合理、科学的划分小组成员,学习小组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二)、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充分的重视,杜绝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部分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浪费时间,初中数学就是应该以大量刷题,老师重复讲题讲知识点为主体,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低下,只会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甚至会耽误教学进程,由于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与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会太重视,其实,老师的这一观念是错误的,初中数学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独立的,它是系统的、整体的,当学生在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的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各个解题思路的相通性,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不再迷茫,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才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
(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灵活,但课堂纪律要严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老师对于课堂的掌握、管理程度都可以从一个班级的课堂纪律反应出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会有个别的的同学借机聊天,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扰乱课堂纪律,导致课堂秩序乱,学习效果差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小组学习时可以进行有效的进行监督管理,比如说老师可以在不干扰学生讨论的同时在教室内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状态,或者可以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小组纪律委员让学生有所约束,同时,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实在无法突破的难关时可以进行适当地点播与引导,让学生不至于因为一个小难关被卡住思路,这样学生才能更顺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与命题要进行合理选择
由于数学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老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授课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对与教材中的知识点与难点可以进行整体把握并且进行区分与归类,从中选出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课题,否则,如果一味追求小组学习的数量,不分课题,就会导致小组学习的效率低下,因为如果课题过难,学生哪怕用心努力也始终无法解决,反而是浪费学习时间。实践证明,对于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的课题是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比如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于课本基本内容进行了解,然后让同学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定义进行扩展学习,比如说“如何从平行四边形中得出一些边角之间的关系?”,这样开阔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教师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力求将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成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48.
[2]邵晓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分析[J].才智,2019(04):42.
[3]邱乙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成功(教育),2012(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