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1杨娅 2卿云洪
[导读] 良好的口语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文化素质的体现
        摘要:良好的口语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文化素质的体现。但在教学实践中,低年段的口语交际训练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被当作语文课的点缀。在这种教学常态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提高与发展的。笔者就近年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索的一点经验,围绕口语交际的情景创设,主题引领,体现生活和表达技巧四个方面浅析农村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口语交际  农村小学   问题及策略    训练
       
        良好的口语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文化素质的体现。为此,《新课程标准》特别要求小学生在口语方面:“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在教学实践中,低年段的口语交际训练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被当作语文课的点缀,可有可无,完全被忽视。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基本上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根本没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即使有,学生的积极性也完全未调动起来。在这种教学常态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提高与发展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更生动有趣且富有实效呢? 笔者就近年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索的一点经验,浅析下农村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缺乏情境烘托。情境是衍生交际欲望的调节剂,可以这样说,没有情境就没学生的口语交际。众所周知,情境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主题引领。主题是学生口语交际的基石,学生的口语交流必须围绕着主题开展,不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地交流。如果脱离主题交流,即使课堂气氛再热烈,我们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也根本无法实现,更别说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了。
        3、学生口语交际缺乏生活经验。经验是决定学生口语交际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口语交际不能脱离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否则,即使有一个好的主题、还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情境,也不能激发学生交际的热情,因为学生无法调动自己,也无法配合,他们的经验不允许自己逞强。这样的口语交际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4、学生口语交际缺乏表达技巧。技巧是影响学生口语交际效果的要素。我们都知道,同样的一件事,或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效果。所以让学生具备口语交际的技巧很有必要的。
        二、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应对的策略。
        1、立足教材,创设情境。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进行了精心的设置,系统的安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口语交际的主题。而这个主题的设置是有讲究的,它与单元文本教学密不可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文本的指引与示范作用,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如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教材《语文园地一》中就安排了以《找春天》为内容的口语交际练习,而本组阅读教学文章分别是《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春晓》和《春居》,其中除《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外,其余文章均突出了春天的典型特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春天在哪里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加之学生本身就来自农村,他们对春天的感知比城市里的学生更直接、充分。

因此 ,在组织《找春天》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学习了本单元,我们观察到了小河边的柳树,聆听了动物们眼里的春雨,领略了伟人的风采,还欣赏了诗人眼中的春天,这都是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你找到了吗?”接着,我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说话练习:春天在( ),你瞧( ),春天真(  )。在这次口语交际训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说话训练。并且,在活动中,学生能根据心中的春天进行一次很好的交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训练效果。
        在新版教材中,像这样的口语交际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它们内容广泛,易于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何愁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提高?
        2、立足情境,突出主题。
        口语交际就是在既定情境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既要让学生“听得懂”,又要让学生“说得好”。
        如上述的《找春天》这一口语交际话题,其核心是“找”,那么学生就要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通过观察与联想,明确春天在哪里?然后围绕这一个主题,再与同学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在交际的过程中,切忌不要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开展交际活动,教师适时跟踪,及时引导,让学生的活动不偏离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提高其口语交际的能力,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3、立足生活,体现经验
        口语交际训练的起点不是课堂,终点更不是课堂,生活才是学生口语交际的大舞台。因此,生活经验才显得那么重要。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与感知,必须是在他们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完成,大人不能包办,更不能替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主动地认识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获得生活与学习所必须的知识,或者说是经验。
        依然是上述中的《找春天》,虽然文本是围绕春天而设置的,但它只是一个引领,而非整个春天。学生的生活经验才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开发的资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春天,用自己的心感受到的春天才是他们知道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体现不应该是教化,而应该是引领。教师的身份仅仅是一个组织者、一个旁观者,一个评价者。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春天,感受到的春天。这样,学生才会有话要说,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成功。
        四、 立足课堂,强化技巧。
        虽然说口语交际训练的起点不是课堂,终点也不是课堂,但是课堂中文本教学示范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口语交际的练习,不仅仅是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他们的肢体语言、音色、语速、表情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在教学实践中,农村小学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他们在这些非语言方面的素质普遍是不高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主要体现说话声音偏小,不宏亮,语速平缓,没有情感,面部缺乏表情,目光游离不定,四肢僵硬等。   
        因此,课堂文本教学就成了对学生进行交际技巧的训练的最好场所。这是因为在文本朗读中,教师就会发现学生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字词的积累和对语感的把握。只要对症下药,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的表达技巧就会有所提高。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
        综合上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对口语交际主题的把握,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交流技巧的驾驭。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元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师》2010年16期
        2、何亚玲: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困境与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0年02期
        3、都玉华: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