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陆国乐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培养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培养,引起了更多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自主学习与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数学中学习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与培养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主动性。
关键字: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较为特殊,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能够使得学生数学应用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信心。教师要重视应用适当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生在不同阶段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与探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难在改革中推行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教师应该革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改变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死记硬背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汲取数学知识。在知识灌溉中可以通过适度的考试检测,了解学生哪个环节较为薄弱,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灌输阶段,还是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要严格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以在班级内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现阶段,我们必须要对新课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这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目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并不成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教学方法,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需要了解教材的重要内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条件,如教具、教学手段等等,对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行举例,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所建立的教学设计方案,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其在有限的课堂内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以及对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应用系统性的数学思维,根据数学知识结构以及基础,解决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生在认知受到结构上存在问题,无法发现教师的问题情境中所含有的数学元素;一些学生受到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的影晌,对数学问题的兴趣程度不足,难以进行主动的问题思考,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阻碍。此外,在小学不同的阶段中,学生的心智水平差异较大,存在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的影晌,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存在不足。
        一些教师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较少,知识结构的建立并不重要。这种想法影响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建立。适当的应用教学中的目录,建立不同阶段、不同章节中的知识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系统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对不同知识点存在的问题与差异能够具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教师提出问题情境之后,学生能够应用更为系统性的数学思维,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受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一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受到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影响。在较为喜欢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在数学课堂中集中精力,优先完成数学作业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向师性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心智水平的提升是一个较为困难且耗时较长的过程,教师要从数学生活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建立理性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的建立,有别于小学生在生活中所受到的各种情感因素的影晌,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为重视,心智水平得到提升。
        (三)竞赛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化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竞赛化的教学,让学生在竞赛制度中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
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针对三位数乘一位数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抢答,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出一些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学生举手抢答,答对者得一分,最后下课的时候教师将这些分数相加,评选出优胜者并且给予奖励。如此一来,学生抢答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平常小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在抢答的过程中,由于其处在那样一种高压的环境下,小学生的头脑会加速运转,其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深度也会增强,这样一来,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构成结构,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情况具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展开初步的培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自身理解认识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变更等,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对此进行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陆梅青.小学数学三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引导方法[J].中外交流,2019,26(23):214.
[2]胡珂.小学数学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及学生为例[J].考试周刊,2019,(84):63-64.
[3]甘绍东.小学数学三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研究[J].大科技,2019,(40):46-47.
[4]胡晓臣.浅析如何攻克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8,(2):80.
[5]余小会.浅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J].赤子,2018,(1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