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目录中“口语交际”作为独立板块呈现,每一个交际主题下对学生的要求也清晰明了,口语交际的教学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教师要重视这一部分内容,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想说”“能说”“会说”,并将在课堂上提升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着力打造“学习共同体”式课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格局,改进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努力让参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人都进行互动并有所提升。那么,基于这种课堂模式,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又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呢?我们结合正在参与研究的课题《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和教学实践,有了以下认识:
一、明确学习要求
从低段开始,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共同制定“课堂交流规范”,讨论时的音量、倾听时的专注、上台分享的礼仪等等都要一起商讨,制定下来的规则大家也要不断强化、遵守。前期一定很费时费力,需要不断纠正,但越往后越省力,习惯成自然,即使是低段孩子也会很快明白规则并履行,有“规矩”的口语交际课堂更好开展高效的学习讨论。
上台分享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立于讲台中心,充满自信,身体站直,抬头挺胸,双脚可成丁字步或与肩膀同宽,双手自然下垂,面向听众,眼望前方或自然环视,声音响亮,语速适中,减少口头语。
台下同学要静静倾听,适时鼓掌,有不同意见等发言完毕再表达。
另外,培养合作意识,开头时小组要一起说“大家好,我们是某某小组”,结束也要一起说“我们小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二、注重教师语言
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师不要说得太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交流表达的机会多让给孩子,但这并不是代表教师的语言就苍白无力了,恰恰相反,说的少才要说的精,教师语言可以分为多种,有身体语言、对话语言、能量语言等。
“身体语言”譬如:每次走到学习场地中跟孩子们交流时,都尽量半蹲姿势,和孩子眼神平视;身体前倾、俯身倾听;听到孩子优秀的发言给予一个大拇指赞赏;摸一摸内向不自信的孩子的头或拍一拍他的肩膀给予鼓励。
“对话语言”譬如:知识点的解读;及时的表扬肯定;在讨论出现偏差时适时的引导;加入学习小组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适当的提炼总结等。
“能量语言”其实是一种气场,教师要适时示弱:多说“你怎么看”“你有不一样的收获吗”“你有另一种见解吗”“你能帮帮我吗”“谁能给她出出主意”,把主动权一次又一次交到孩子手上,启发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
三、着眼内容设计
1.串联阅读内容 进行语言训练
统编教材中口语交际主题也融入进单元主题,譬如:教材安排了一组有关童年回忆的古诗、文章,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安排一组外国著名景观的文章,口语交际就编排了“我是小小讲解员”。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在朗读中丰盈学生语言,在语用中训练学生语言,在拓展中提升学生语言,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要点,“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储备语言材料,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学生就能“为有源头活水来”地迸发、生成。
2.核心问题导向 驱动学习发生
譬如在“怎么表演课本剧” 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怎么演好故事中的角色”这个核心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展开讨论,一起协商形成一致看法。孩子们踊跃举手滔滔不绝,无论是观点认同还是保留己见都很真实,“我要补充”不绝于耳,“我有想法”穿插其间。
3.创设多种情境 激发表达欲望
口语交际能力最终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不同场景中锻炼应对,这个场景的创设可以是语言的描绘、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氛围。
四、运用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积极性。各种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越来越强大,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几种软件:
录制知识胶囊式微课讲解关键知识点,根据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况,适时呈现,能起到刺激感官,激发兴趣的作用。
采用希沃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当学生上台进行模拟互动时,教师就可以在触摸屏上拖动图片切换不同图片场景,并适时将其语言写在屏幕上进行圈画批注,等他们模拟完再回头看自己的语言,有助于及时发现缺点与亮点。
腾讯会议则能提供一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前,“向大人提问”这个环节往往只能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实践中实现,但若借助“腾讯会议”视频电话,我们就可以邀请有时间的家长和孩子同步听课。在教学《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这一课时,我们的老师在孩子需要提问时,当堂连线询问家长,有些同学还直接询问其他同学的家长,营造了一个记者采访的情境。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还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有礼貌、不打断、懂追问、做记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五、分层锻炼全体
1.关注每一个学生 锻炼全体表达力
管建刚老师曾分享过一个中途新接班时和家长保持沟通的巧办法:按照学号,每天拍几个学生的精彩瞬间,发送照片给家长并顺便聊几句,几天时间就迅速打开了家校沟通新局面,因为每一个家长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我的孩子”。
这个办法也可以迁移到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可以按照学号明确本节课一定要有哪些同学发言,如果他没有表达,那么就主动出击引导他去思考、展示。一个学期下来,在你的口语交际课堂就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学生都能锻炼几个来回,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因为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我”。
2.着眼最近发展区 不同孩子不同法
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激”:“某某小组有很棒的说法,你能超越吗”,“一个人说好了不算厉害,能教会全组才厉害呢”。
中规中矩的孩子则可以“点”:“你的说法很有价值,能在某个方面再深入一些说不定更好”,“前半段大家都很赞同,后面是不是可以细化一些”。
胆怯不爱参与的孩子可“捧”:“你能勇敢地上来分享我们都为你骄傲”,“今天你说的特别清晰有条理,是了不起的进步”。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上,我们要重新审视教师与不同程度的学生角色、改变物理环境、明确学习要求、注重教师语言、着眼内容设计、运用信息技术、分层锻炼全体、泛化激励方式,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过程中,并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