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外阅读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基石,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数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则更离不开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精读法。我们平时在读文学作品时可以跳读,甚至有时一目十行,数学与文学作品不同,由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与精准性,我们在进行数学课外阅读时要字斟句酌,读的更全面、更细致。在数学中,有时差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例如小学数学中的“除以”和“除”、“上升了”和“上升到”、“修好这条公路要多少天”和“修好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等等。通过精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好的达到懂、透、化。
2、抄读法。抄读法是把课外阅读与抄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数学课外阅读中一些重要的概念、解题技巧、方法和思路,可以引导学生边抄边读,通过抄写帮助学生记忆和加深理解。
3、速读法。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侯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咬文嚼字,对于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历史等读物,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速读,当然,速读并不是盲目的“快”,在速读时不能忽略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与知识。
4、联想法。小学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在阅读新的知识时要学会联想旧的知识,用旧的知识去帮助新知的理解,化新为旧,以旧推新,从而避免只言片语的浅显印象和思维的盲目性。例如我们在阅读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时,可以联想圆的面积推理方法,我们在阅读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想到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等。联想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与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阅读课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摸索、顿悟的学习过程,在“学中玩,玩中学”,注重挖掘数学这门学科的奇妙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例如,根据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在一年级开展数学绘本阅读课,组织学生阅读《双胞胎兄弟》,利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图画,通过不同事物大小比较、用身体测量、辨认货币、看时间、认识时间概念等主题加深了一年级小朋友们对测量概念和测量工具的理解,整节课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收获了开心和快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倡导阅读批注,活跃数学思维
阅读批注,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及所惑等,以文字或者符号的形式在文中、空白处进行书写与标记等,阅读批注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思考,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的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批注意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批注意识模糊,不知道在进行数学课外阅读时怎么批注,批注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阅读批注的方法。
1、批注的符号
批注的符号多种多样,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不同色彩的画笔进行批注。例如我在组织学生阅读《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时,鼓励同学们遇到精辟和优美的语句时用自己喜欢的彩笔在其下面画上“~~~~(波浪线)”,遇到精彩和重要的知识点在其下面画上“。。。
(圆)”,遇到需要着重领会和加深理解记忆的语句在其下面画上“——(直线)”,遇到疑惑的语句或知识点可以在边上画上“?(问号)”等等。
2、批注的内容
批注的内容很广泛,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者难以理解的概念、知识点等,可以查阅工具书、网上资源等,把查询的结果注释到书本的空白处;在课外阅读时要边看边思考,用精炼的语句把某段或某部分文章的大意写下来,这样便于把握文章的主体和脉络,利于复习时一目了然;在课外阅读时,对于文章中独特的见解、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各种感想、疑问等,也可以批注下来。
四、习题阅读指导,提升审题能力
对于奥数等启发学生思维的课外读物,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理清题意。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1、“抓”
“抓”就是抓关键词和句子,排除题中的无关干扰因素。数学题中常见的关键词有“加上”、“减去”、“……乘……”、“……除以……”、“……除……”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做题时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方能“拨得云开见月明”。例如,五年级上册“3000除以25的商减去18与4的积,差是多少?”,还有在学习圆的周长时遇到的“一个羊圈依墙而建,呈半圆形,半径是5米,修这个羊圈需要多长的栅栏?”等题,只要抓住关键词,问题就迎刃而解。
2、“挖”
“挖”就是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往往因为未能挖掘出题中的隐含信息而陷入困境,造成失误,若在做题时能认真读题,及时发现和运用问题中隐含的条件,不但可以快速有效的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且还能使解题过程简洁明了。例如“小明10年前10岁,10年后多少岁?”这道题看似简单,但错误率较高,题中隐含的信息是“10年前与10年后相差20年”,找出隐含的条件,此题便可轻松解答。
3、“合”
“合”就是数形结合。所谓的数形结合就是以“形”直观的表达数,以“数”精确的研究形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变得简单。例如“一条马路长200米,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马路的起点出发。当小亮走到这条马路的一半的时侯,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向终点,到达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乍一看这道题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但是当我们通过数形结合分析出“小狗行驶的路程是小明的2倍”时,这道题就变得十分简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该将数学课外阅读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阅读,使学生学会数学阅读,爱上数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