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蒋振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了近些年来中学教育的热点之一。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了近些年来中学教育的热点之一。核心素养的存在不仅能够促进高中数学的改革,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水平较高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关系着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确保在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阅读能力 有效途径
        引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大核心素养。而这大部分的核心素养都需要建立在阅读上面,学生只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准确而快速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逐渐形成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较低,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高中数学阅读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方法欠佳,效果不理想
        良好的阅读思想和阅读方法习惯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细心仔细,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思考,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和题目的记忆与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解题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准确度。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中生缺乏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无法真正理解到概念的含义,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常常出错。而有的学生在阅读概念或者题目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如不仔细阅读、只抓个别关键词等,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解概念和题目时出现了粗心马虎、似是而非的现象,让其解题的准确度大打折扣,最后导致数学的学习能力不高。
        2、老师缺乏阅读能力培养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形成培养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进而在教学中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去教与学生数学阅读方法与技巧,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据了解,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因为自我观念的影响,想当然的觉得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不用培养提升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考虑过要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这种老师缺乏阅读能力培养意识,学生也缺乏自主提升能力意识的情况下,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得不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也就不能很好的记忆和理解所学概念,导致其在解题过程中无法正确运用所学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行,也就不能有效帮助老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
        3、提升阅读能力方式没有面对全体学生
        教育教学方法内容面对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但是,部分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清楚有多少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多少问题,所以其在进行阅读能力提升时所运用的方式没有充分联系实际,如老师想要在数学概念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不是教与学生如何去阅读概念,怎样理解概念内容,而且直接将概念运用到难度较大题目中去,让学生去阅读题目从而理解概念。这对于阅读能力弱的同学来说在概念还不能很好的阅读理解时就去阅读题目,是达不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的。这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适用,因此也就不能真正达到目的。


        二、有效提升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
        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前,老师更需要及时更正自己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形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然后再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转化能力
        高中数学的抽象性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能够灵活的将数学文字表述、符号需要以及图表语言进行转换,从而达到仔细阅读、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目的。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老师就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转化能力。例如,在学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相关内容时,老师要仔细为学生讲述其概念定理、符号图形的表示方式让学生进行掌握,然后教与学生如何对其三者进行灵活转化,最后结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列出一些简单的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老师要耐心指导,直到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转化。学生数学语言阅读转化能力的提升,能够让学生更高效的进行概念、题目阅读和数据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数学阅读推理能力
        阅读推理能力在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对已知内容和条件对下文结果进行预判。因此,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综合能力之前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推理能力,学生只有提升了推理能力,才能让学生对于所学过的概念公式进行分析理解,进而让学生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含义及外延、三角函数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变形等知识进行琢磨思考,从而逐渐形成自己对该部分知识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解相关知识的题目的时候能够更快速的理解题目的含义,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
        3、教与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决定着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时,也需要教与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圈画关键词、肢解题干等等方式,然后在重复训练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改善高中学生数学阅读方法不当,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学习“数列”相关内容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题干过程中粗心大意,经常将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搞混,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老师可以列举一些混淆性较强的数列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因为考虑到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性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圈出题目的关键词,写出相关的公式即可。这样简单的练习方式符合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让所有学生学习到阅读的有效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也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转化能力和阅读推理能力,教与学生阅读方法,从而在不断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及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在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注:本文是惠州市教育科研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数学阅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2019hzkt16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漆方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阅读指导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81-82.
        [2]陶春梅.高中生数学阅读现状及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上海中学数学,2019(05):8-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