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陈炳权
[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方式与方向都出现了大改变,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方式与方向都出现了大改变,尤其是在小学传统教学中,教育方式多是对学生进行应试灌输教育,自新课标改革以来,教育方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新课标的指引是素质教育要一改往常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要变成课堂主体,小学教师一定要将这一指示贯彻并落实到实际教育中。那么在这背景指导下,个性化教学以及分组教学瞬间成为了各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学习
        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正逐步将小组合作学习深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因为分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且需要学生的自主能力,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正确利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就会导致这一方式无法发挥其作用甚至还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所以教师在进行分组合作教学方式之前要做好相关计划,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当前教学内容还要适当进行把控,避免学生长时间合作学习导致秩序混乱。
        一、构建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一定要经过多方面考虑通过学生座位分布、学生性格以及学生成绩等方面来进行分组,并且分组要避免几个学生长时间在一组,要将小组不定时进行变更。在进行完分组后就要确立学生在各组的学习方向,明确其学习任务,要让学生明白分组并不是组团聊天,而是要有序进行学习,并让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1.1教师要将学习小组平衡。教师分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平衡,不能将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到一组,这样会失去分组学习意义,并且还会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只有将小组成员平衡,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并且要考虑每一名学生的性格,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分组学习之前要对每一名学生性格进行分析并总结,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分组平衡[1]。
        1.2教师要确立学生小组定位。教师要在每一个小组中设定一些职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将性格开朗的学生定为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课上讨论;将有责任心的学生定为副组长,主要负责将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定为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过程,这样也可让这名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在下课时将记录的资料汇报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关注其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将学习好的学生定为汇报员,其主要目的是将小组与教师进行联系,可以将教师布置的任务传达给小组成员,并将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给教师。这样每一名学生都在小组中起到作用,学生也就更加重视小组活动,并积极投入到小组学习中。
        二、教师要设立平等教学环境,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止要对学生文化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以及解决能力,并培养其合作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引导并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与习惯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出平等的教学环境,不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指点,让学生放下对教师的芥蒂。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是时刻准备被教师训斥,真正做到学生学习自由教学,教学方式个性化学生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做好纪律控制工作避免学生扰乱教学,同时对犯错的学生也要多加容忍,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营造出良好教学环境。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做到平等,比如在进行讨论活动过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时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就会进行抢答,这样做严重影响到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发言积极性,如果这时教师不及时干预,那么就会将这些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积极性抹杀掉,所以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建立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三、教师一定要加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工作。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多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尤其是要多注意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尽量多让这类学生进行发言,多给其发言机会,鼓励其对问题进行思考。一定要注意观察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方式,这类学生有时会在问题理解与解答过程中出现很多发散性思考方式,此时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鼓励,让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展示自我能力。再有就是,教师在进行小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小组在一点时间激烈辩解过程后,会出现冷场这种现象,此时教师就应对其小组进行帮助询问其遇到怎样的困难,并进行指导与帮助其进行分析与解答。最后在这过程中还会出现小组成员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会出现跑题这一现象,但是教师不能直接对其进行语言训斥,而是及时介入到小组讨论中将学生引导到正常讨论话题内。所以教师在进行分组学习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而不是将任务布置下去就无事可做,一定要做好调解与解答工作,这样才能让分组学习教学得到有效回报。
        四、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策略
        4.1教师要在进行分组教学前确立课堂目标。合作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循序渐进去引导学生确立目标从而逐渐养成习惯,所以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下一步要进行什么,从而慢慢养成习惯使合作学习效果显著。
        4.2教师要将学生定位准确。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起到主体作用,但是教师也是学习的发起者。所以教师要为学生主动创造小组学习空间,并且创造交流问题营造和谐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所以教师提出合理教学问题对于合作学习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好与坏来对学生提出关键问题,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向其提出较难的问题,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来进行提问,并且在学生对问的解答出现困惑时要积极为其答疑解惑,并将这个问题来对各小组进行提醒,从而使合作学习对所有学生都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4.3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在进行到《圆的周长》公式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让学生相互帮助完成测量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比如:一组几人进行测量工作,剩下的人负责对测量出来的数据进行记录。通过这样有实际意义的分工合作,既让学生深入了解到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组协作能力。教师要明白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每一个学生单独去进行思考,而是要让其整组成员共同来进行思考与解答,在某一团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对其排忧解难,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指导能力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同时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在合适的课题下进行运用,并且合理运用这样才能做到展现出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2]。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做到贯彻当前教育改革宗旨,还要深度钻研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不同运用方式,并且了解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带来怎样的好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现出其无限的发展空间,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更应该贯彻这种教学方式并结合实际教学,不断的去钻研并总结出更加完美的小组学习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并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淑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37-137.
[2]张玉华.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J].学苑教育,2015(14):4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