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武罡
[导读]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同时对于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一门学科
        【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同时对于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一门学科。初中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问题导法的应用让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变得相对容易,通过引导学生在题目中进行自我思考,让学生能够将整个解题过程熟记于心。本文通过对问题导法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出简单的研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解析
 
        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问题导法教学中,最重要是导学和问题的设计,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样整个教学过程的效率和成果都会变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也会随之进步。
一 问题导学法的涵义
        问题导学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其主要应用方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兴趣,然后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在许多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并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是将知识理论一味的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关注学生本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是学会一道题,但是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整个数学教学就变得比较困难,教学成果也并不明显。问题导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不仅仅注重最后知识点的教学,更着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出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得出答案,解决问题,完成最终目标。问题导学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可以引导学生,也被称作为设问教学法或者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问题解决当中。
        在整个问题导学法应用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要比传统教学法多得多,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以及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短板,教师就可以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里,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进行探究,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问题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最后再增加专项的训练次数,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直到他们完全掌握。从而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知识牢记这些数学知识,整体学习效率和成效也会随之提高。
二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要求初中生能够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学生要能够熟练的运用解题技巧,将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当中。问题导学法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能够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导学法的引导下,不仅仅能够提升初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会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将知识点引出,让问题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要放在教材的研究上,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要让学生成为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入法,学生能够完全的置身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当中,他们能够自主的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过程会让他们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非常深刻,从而学生的求知欲会越来越强,对于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整体数学成绩也会随之进步。


        问题导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学习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体会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感。
三 如何正确应用问题导学法
(一)合理的设置问题
        问题导学法教学的关键就是问题,不注重问题的设置也就失去的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合理的设置问题,才能让问题导学法更有效。教师要注意这个重点,对要设置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推敲思考,要让所设置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所设置的问题也要时时刻刻围绕教学知识点,难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思考并能得出答案。过难的问题会导致学生的探究时间变长,探究欲望下降,并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太过简单又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过于无聊,不能充分发挥思维去探究,也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对于问题导学法中问题的设置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像打游戏通关一样,逐步提升探究欲望,这样他们才能对数学更有学习的兴趣。其次,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必须与所学的内容相关联,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所学的知识点,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后,设置的问题不能够太过于抽象,初中生并不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对于他们而言,具体情境问题更适合他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教师要合理的利用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
(二)问题导学法要做到前后呼应
        针对每种不同的问题导学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拥有解决能力,还有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一般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提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引出问题,然后将这种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在得出最终的答案之后,再将答案带回到最初的实际问题当中。大多数的教师都能够很好的运用这种方法,但是有些教师还是没有很好的将问题导学法做到前后呼应,只是让学生在得出答案之后就可以了,并没有让学生带回到最初的实际问题当中,这样会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和实际生活互相脱节,那学习数学的意义也就没有了。教师应该让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解决方法带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从而学会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比较传统,老师教,他们记。在这个过程中,很少会有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和提出自己的疑问,只一味的用脑子死记硬背一些老师传授的知识点。这样没有自我理解的学习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在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探究的想法和观点,不要害怕去提出疑问,勇于提出问题,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探究,如果带着问题去思考的话,他们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也要给予鼓励。通过长时间的累积,他们就习惯于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去带着问题寻求答案,不会永远只记住最后的结果。问题导学法可以让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问题,勇于自我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数学的成绩。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科学的利用问题导学法,注重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慧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教科文汇(上旬),2015(05).
        [2]张光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考试周刊,2017(48):130.
        [3]叶华茂.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