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践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能力。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价值观、创新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的重要责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综合与实践”这一板块,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综合与实践”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方法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的优势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与实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内容大多涉及基础知识,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大部分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对数学产生兴趣。“综合与实践”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其中基础知识的呈现方式多以生活的具体事物为背景,学生在学习“综合与实践”时,不仅要运用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也要将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中,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科学制定“综合与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与实践”活动方案要与活动主题衔接。活动方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挑战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师可能没有更多的教具或者方式来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数学课程的学习极为枯燥乏味,长期以往下去,必定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综合与实践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课程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数学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的有效使用将对他们的数学能力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等价转化、数形结合以及函数的思想等等。首先,我们先说一下等价转化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在数学的教学中,很多问题的表达方法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将题目的内容等价转换一下,换成另外的一种说法,问题解决起来就会简便许多。例如,我们在研究圆形的周长时,没有办法直接进行测量,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用一条线在圆形的周围绕上一圈,然后将其伸长,利用卡尺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圆形的周长。
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图形的周长测量上。我们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将原本无法直接测量的圆形的周长转化成为了可以测量了直线长度,这种方式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二,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从狭义上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以数字、字母和图形组成的学科,解题的过程中,数字离不开图形,图形离不开数字,所以,数形结合思想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一般以研究简单的图形性质为主,例如,如何求解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等等,这些图形比较简单,也容易运用,故而,在教学的过程汇总,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非常容易融入其中的。此外,函数的方法也是常用的数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将对数学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四、结束语数学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应用一些数学方法,将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我们要继续坚持这种模式,为小学数学的教育做贡献。
四、关于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解决措施
(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与老师的相互配合。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教师的主导式教学,在学习中树立教师和学生平等的理念。教师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生需要靠自身,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要一味地重视分数,明确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生的能力。
(二)平衡好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平衡好学生考试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领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课外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很有挑战力的较难的数学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生活,数学课当然也是这样。所以,在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实际生活的能力。
综上所述,“综合与实践”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而增加的新板块,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课堂主体地位的转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综合与实践”时,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利用趣味教学、解决问题措施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1]嵇香.加强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方法探讨[J].新课程,2018(3):78.
[2]王素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青春岁月.2019(02).
[3]黄云霞.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