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数学课程都在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它以其实用性与方向性特征获得了师生共同的重点关注。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就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学科,而数与代数相关部分就是对数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知识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探讨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数与代数
引言:基于数与代数课程对于学习整体数学知识内容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学生这一环节的教育力度、提升他们对该部分知识的认知水平势在必行。然而,即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一切学习能力尚不完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仍较为肤浅,这在无形中为其理解、吸收、英语数与代数知识带来了阻碍,影响着他们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对此,综合考量小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旺盛,动手能力高于其他学习能力一般水平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数与代数课程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引入作用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当前学校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突破传统教师主导模式的教学瓶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打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促进他们的相对自由发展。
同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并且渴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尊重。因此,教师可以在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融入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程,通过该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相对民主、平等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此高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助力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
(二)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时较为复杂、枯燥的,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即便他们的注意集中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也难以保证他们不会在学习数与代数知识时感到乏味。对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可能的营造更加活泼、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消除他们的倦怠感,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入恰到好处。
(三)促进自主合作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既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实践欲望也可以满足合作探究的任务要求,同样,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社会发展人才需要的指引下,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创新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而以综合实践的活动模式开展数与代数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上述目的。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学习和解题技巧,甚至一些个人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以此为基础,教师在引入实践课程时可以适当放手由学生根据本课任务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既可以选择独立探索也可以选择合作探究,二者均可以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助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创建多元课堂环境
小学高年级的数与代数知识难度也在加深,单纯的依赖于教材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甚至可能出现学习兴趣减弱的消极表现。
因此,教师可以在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融入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程,以此丰富教学手段,创建多元化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为他们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除此之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课程也能够为数与代数课堂赋予更多的活力,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于无形中强化学习效果。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同数与代数的有机结合
(一)课程引入阶段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事实上,数学知识也是如此,它一直以来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存在的,在实际生活中有迹可循。对此,教师可以在课程引入阶段就将实践活动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在实际生活当中感受、观察即将学习的学数学知识。这种实际体验不仅可以起到加深知识记忆的作用,还可以促进他们将相关知识内容反向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促进他们对数与代数相关学习内容的整体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授课阶段
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高效导入数与代数课题信息。同样,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与探究过程中迅速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内容,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此外,教师也应该在活动环节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归纳知识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自信心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学生能够在以上积极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更好的学习表现,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准备天平等教学用具,让学生应用不同的物品使天平两端保持平衡,如在天平左边放两本字典,在右边放五本数学书,用“a”表示“字典”,用“b”表示“数学书”,可得出2a=5b的等式,以此明确“等式”性质和“用字母表示物品”的方法。
(三)课后巩固阶段
小学生的遗忘速度较快,这便对他们吸收、应用相关知识造成了阻碍。对此,教师可以在授课结束后布置与课程内容相贴近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相关知识,加深记忆并予以应用,甚至对于一些个人素质较强的学生,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新的解题方法,这对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在课后布置“妈妈有4万元钱,有两种投资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买5年期国债,年利率4.1%;另一种是先存在银行3年,到期后连本带息再存一年(三年的年利率为2.45%,一年的年利率为1.55%),哪种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的问题让他们解答。
学生便可以在计算和,,的过程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当中和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之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崭新的时代要求。面对数学在小学整体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学生数与代数知识学习效率促进其该学科知识综合能力的提高极其必要。对此,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引入十分有效。教师应该发散自己的教学思维,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数与代数教学过程有机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抽象的代数知识,有效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减轻他们的理解负担,帮助他们获得最优化的理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8.
[2]孟爽.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8.
[3]张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