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活动有效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邹少芬
[导读]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摘要:幼儿园美术活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活动。本文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出发,阐述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强调幼儿艺术素养的发展意义,有效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艺术素养,美术活动为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创造思想基础。

        关键词:美术活动  教育价值  发展意义  艺术素养 

        儿童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充满想像力的。在幼儿园那么多教学活动当中,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因为美术作品充满情感的色彩,其有趣的形象、符合幼儿愿望的作品,会让幼儿感到无比兴奋和满足。我们发现,幼儿在完成一幅画或做出一份手工作品的时候,都会流露出自由愉快、甚至是恋恋不舍的情绪。因此探究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以及发展意义,积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可以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
        美术活动是教师有目的创设美术环境,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和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且非常重要的活动之一,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一是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我们提供给孩子一些美术大师的作品,梵高的《星空》《向日葵》、莫奈的《睡莲》,幼儿用直接的、单纯的、不受束缚的心态感受大师作品时,奇特的想法、丰富的想象力会不断地在孩子心目中萌芽。二是促进幼儿身体能力的发展。如幼儿在搭建美术作品“客家围屋”时,需要小肌肉配合完成设计,还需要大肌肉把纸箱、瓦楞纸、纸盒等材料,在搭建、开门、开窗等使用各种工具的过程中,都需要幼儿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三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如幼儿在“美丽的客家公园”写生时,要认真观察客家公园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建筑物、花草树木以及客家人的穿着打扮,把不连贯的零散认识联系起来,促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很好发展。四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会和同伴讨论制作的主题、分配材料和工具以及交流作画时的感受,这一系列互动增加了幼儿交往的机会,也逐步提高群体合作能力。五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经过多方尝试,发现各种纸、泥、石头、瓶盖、水果和玩具等材料和工具可以创造出不同效果的美术作品,体会到想象和创造带来的乐趣,就会玩得更加自由大胆,更加积极主动。                                                           二、美术活动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发展意义
        美术这门学科对于幼儿艺术启蒙的意义非常重要,它就像一扇智慧的窗户,带领幼儿观赏美妙的艺术世界。
        第一,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幼儿通过对美术作品、图像造型、色彩肌理等特征的观察分析和辨别,再到动手表现和操作创造,从中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热爱。第二,培养幼儿丰富有趣的艺术情感。艺术陶冶人的情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对美的意识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受。我们带孩子到森林、博物馆、电影院等地方,孩子都会被美丽的景物所吸引,而且会兴致勃勃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所看所想。幼儿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以及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会让他有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孩子的情感世界就会更加丰富有趣。第三,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孩子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他们的作品很多是不符合逻辑思维的。我们开展客家文化主题活动,孩子们作的苏家围、桂山风景区还有忠信花灯、紫金花朝戏等具有客家特色的美术作品,采用各种美术形式进行作画,有泥工、剪纸、水粉画、蜡笔画、水墨画、彩绘等形式,他们的画作很多是比例不协调或者和实物相去甚远,但就是这些千奇百怪、令人震撼的作品才是幼儿的大胆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


        三、在美术活动中有效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一)利用综合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幼儿乐于用美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意愿。一是要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美术特点,结合生活经验,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吸引力的、较容易获得成就感的题材。特别在导入活动的时候,选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用音乐、舞蹈、故事、游戏、童谣或谜语等导入,增加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在开展“奇妙的海底世界”美术活动时,把美术室布置成一个海洋世界,蓝色透明窗纱环绕在室内,海星、海豚、各种鱼虾等布偶吊饰挂在空中,播放着带有海浪声音的抒情音乐,老师用充满神秘感的语气,说“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奇妙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大还有很多可爱的生物,来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二是鼓励幼儿要有自己的思考。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我们要给幼儿提供安静的美术活动环境,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活动,不强制幼儿画什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能力 
        教师是幼儿创造力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艺术能力。一是教师要提升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积极发挥想像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和同伴团结合作完成美术作品。二是教师要借助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快乐创作。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对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把游戏情境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如吹泡泡、吹画、牙刷作画、蔬菜印泥等有趣的游戏,在玩耍中有意识地观察体验和思考,促进幼儿热爱美术的情感。三是教师要积极探索新教法,唤起幼儿创作的灵感。教师要摒弃一味的临摹,采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如画玩具时,我们让每个孩子从家里带一个玩具,教大家玩具的玩法,互相交换玩具,让大家感受到玩具的快乐,唱起玩具的歌曲跳起律动,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美术创作会有孩子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才呈现出变幻多端、形态各异的美术作品。
         四、结束语 
        美术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共生共长。美术教学是孩子愉快的探究活动,它是有意义的探险也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有效方式。我们要充分认识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发展意义,不断提升教师的艺术能力和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美术综合活动,唯有如此才能看到孩子未来的无限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迈克.帕克斯(美) 《美术教学指南》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01                                         2.尹少淳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03  
3.刘红喜 《共享区域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5
4.门雅丽 《幼儿美术教学与创编指南》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6.08
5.林玉萍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手册(美工区)》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16.10     
注: 作者:邹少芬,广东省河源市直属机关幼儿园,课题“基于客家文化主题的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实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