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育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提出,教育不仅仅是从课本中获得,它还应该在“美美的”过程中获得。幼儿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情景教学是近几年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即契合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使用了合理教学方式。本文就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进行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幼儿教学;情境创设;原则与方法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知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随着情境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作用。情境教学也充分应用到幼儿教学当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状况,创设多样化、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幼儿对知识内容探究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知识。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增加主动学习性。
1、情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期孩子的身体、智力都属于初开发时期,幼儿教育工作对孩子们起着极其重要的特殊性,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孩子的特点创建有原则的情境教学,以确保情境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1.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孩子们接受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1]。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中有更好的知识体验,增加孩子的求知欲。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可以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简单易懂的情境教学,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点更加容易接受,使幼儿学习目标更加准确,掌握知识更加高效。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教孩子认识水果,可以先把水果装进一个箱子,装扮成一个魔术箱,带入课堂,请孩子们从魔术箱里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活动最后还可以进行一个水果自助餐,这样既让幼儿认识了水果,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分享的乐趣。
1.2、形象性原则
形象性的情境创设可以加深幼儿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增强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性。创设形象且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幼儿对抽象与形象地认知思维切实的融合,在课堂中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例如,音乐《七式进阶》让幼儿感知音的长短变化,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剪声音”的情景导入,利用一团毛线,让幼儿一口气发出一个长音或短音,老师便剪下与它时长的毛线,这样可以形象地让幼儿感知声音的长短变化。
1.3、问题性原则
充分利用幼儿期孩子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强、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加以一些问题引导,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动用脑力思维。坚持创设问题性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问孩子们喜欢什么花呢?这些的花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让孩子们知晓苹果和桃子的花是粉色的,梨的花是白色的,苹果、桃子和梨的花瓣都是圆形的。让孩子们对事物的颜色和形状有初步的认知。
1.4、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的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发展[2]。情感性的情境创设就是要通过情感的唤醒对幼儿进行教育,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语言活动中,讲述故事时应注意自己的情感、动作,教师充满自信、节奏抑扬顿挫,感情处理得当,可以激活幼儿的思维,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1.5生活性原则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
生活场景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使幼儿更快速地接受学习内容。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垃圾分类》,教师可以做好一个带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桶,准备一些纸屑、果皮、瓶子等,布置一个周围是垃圾的场景,让幼儿直观地感知不卫生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适,教师带领幼儿进收拾、整理,并将垃圾分类,从实际出发,生活出发,让幼儿体验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懂得垃圾分类,让幼儿明白不要乱扔垃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生活性相联系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幼儿更有亲切感,真切感受事物的属性与变化,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情境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情境创设可以通过语言表述、兴趣培养、切身体验、现代科技等形式的运用来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体验性、可视性。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
2.1、问题的创设
有效地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幼儿的思考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教育来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问题。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使用简易、形象、明确并多样化的情境创设,让幼儿在轻松、自然、愉悦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授孩子认识“春季”这个季节的时候,可以先提出问题:①花是什么时候开的。②树叶是什么时候变成绿色的。③燕子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把这些问题联系到“春天”这个学习主题上来。通过问题的情境创设充分引导幼儿的思维模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思考,对幼儿教学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
2.2、游戏的创设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性的教学情境创设,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参与性、主动性、认知度。
例如, 科学活动《滑滑梯》,通过让幼儿用木砖、木板搭建一个可以让物品滑下来的“滑梯”,引导幼儿合作搭建,在搭建中加入比赛环节,并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木砖越高,木板越斜,物品滑落得越快。教师领导整个游戏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游戏性的情境创设,大大促进了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2.3、实境的创设
真实的情境创设才可以让幼儿有真实体验,可以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幼儿经过亲身的体验,能更有效地接受教学知识。通过实境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的体验一个真实的情境教学模式。
例如,在课堂教学时让幼儿观看兔子的动画,然后带进一只鲜活的小兔子,出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可以真实地看到兔子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触摸到兔子毛茸茸的身体,体会到兔子蹦蹦跳跳的特性。通过真实地感受、体会事物,让幼儿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2.4、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引用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性作用,可以把抽象化的教学知识通过比较真实的方式的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对事物有更具体的认知和感受。
例如,教师在给幼儿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一只小蝌蚪拖着小尾巴时,把小鱼当作了妈妈。长出了两条腿时,把乌龟当作了妈妈。一直到长出四条腿并且没了尾巴,才知道青蛙才是自己的妈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一个微课,把这个故事的情景以动态呈现出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孩子们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增强了幼儿对青蛙生长特点的认知和感受。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本着趣味性、形象性、问题性、情感性和生活性的原则,让创设性的情境教学更加促进幼儿参与的热情。促成让幼儿形成主动思考的能力,达成学习知识与生活的相互结合。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交流、创新情境创设的技巧和方法,持续有效的保持愉悦地学习氛围,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课堂中体验情境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朱家和. 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J]. 读写算:教育导刊, 000(014):P.97-97,103.
[2]李迷迷. 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探微[J]. 文学教育(中), 000(9):P.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