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刺绣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罗永琴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来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来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感知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资源,具有少数名族特色。因此,在少数民族风俗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刺绣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孩子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彝族刺绣;幼儿教育;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彝族刺绣是我们当地一项非常具有特色的民间活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将刺绣融入其中能够激发幼儿对民间手工艺的兴趣,同时能够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鉴于此,笔者对民间艺术背景下幼儿刺绣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参考建议。
        一、民间艺术背景下开展幼儿彝族刺绣活动的意义
        第一,刺绣对成年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而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耳目一新的动手活动。因为大班幼儿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学习和锻炼,所以具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备了刺绣的基本条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刺绣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同时有利于民间这一艺术传承下去。
        第二,刺绣是彝族民间艺术的一个特色,是通过针和线在织布上设计创作的一种艺术,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刺绣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开展简单的刺绣活动,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独具风格的刺绣作品。
        第三,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之一,教师在开展刺绣活动中,可以为幼儿创设具有彝族风俗特色的教学情境,给幼儿展示具有彝族特色的刺绣作品,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观,鼓励幼儿在刺绣活动中以美为标准进行创作,从而培养与提高幼儿的审美及创造能力。
        二、民间艺术背景下开展幼儿刺绣活动指导策略
        (一)艺术熏陶———激发幼儿对刺绣的兴趣
        艺术是人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人们表达生活情绪的一种方式。在幼儿园开展刺绣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的本土资源,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刺绣作品,学生只有看到丰富多彩的刺绣作品,才会对刺绣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刺绣艺术作品,如绣花鞋子、服饰、手帕、风景画等,让幼儿初步感受刺绣带来的美。还可以组织幼儿到彝族工艺品店欣赏一些刺绣艺术,让学生了解刺绣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或者带幼儿参观民间的刺绣活动,在刺绣艺人的指导下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其中,使幼儿了解并掌握几种简单的刺绣技能,让幼儿在欣赏与操作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刺绣的兴趣。


        (二)准备材料———鼓励幼儿尝试学习
        教师在开展幼儿刺绣活动之前,首先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刺绣材料,以确保刺绣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笔者在开展刺绣活动之前,先为幼儿准备了开展刺绣活动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工具,针、线、布片、纽扣、装饰珠片等等,幼儿看到丰富的材料,非常感兴趣,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笔者抓住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去大胆尝试,创造心中美好的事物;另外,由于幼儿的小肌肉群还不够灵活,所以我们还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绣盘,以供幼儿选择使用。除此之外,教师在幼儿尝试刺绣的过程中,如幼儿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提供正确的指导,为幼儿介绍具体的刺绣操作,促进幼儿顺利进行刺绣活动,增强幼儿对刺绣的信心。
        (三)循序渐进———提高幼儿创造能力
        相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幼儿刚开始接触这种手工类的刺绣活动,教师仍然需要注意教学节奏的合理设计。首先,从刺绣最基本的技能开始学习,让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然后,等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刺绣技能,让幼儿尝试一些更漂亮的图案,使幼儿对刺绣保持长久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彝族特色融入其中,让幼儿绣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简单轮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如绣手帕、扇子、桌布等各种作品,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幼儿绣一些具有难度的作品时,教师要耐心为其提供指导,促进幼儿顺利完成刺绣作品。如,有些幼儿在织布上绣金鱼戏水图时,需要五彩毛线来把金鱼打扮的漂亮一些,但是幼儿对毛线的织法不是很熟练,想找人帮忙,此时,笔者就耐心的指导幼儿如何正确操作,使其顺利完成刺绣作品,学生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满满的成就感。
        (四)样式多样化——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刺绣艺术在其实用性特点的基础上,还具有明显的装饰性特征。彝族刺绣和人民生活有着较强联系性,在其发展历程中,为适应人民装饰审美需求,刺绣样式、风格逐渐丰富。刺绣多用于装饰,所以民间刺绣样式类型,图案主题主要是花、鸟、草、木。民间刺绣艺术在其发展期间,会和其他领域艺术融合,使刺绣样式和风格的多样化更为明显。
        例如,在刺绣过程中,部分人会将剪纸作为刺绣底样,以便于绣出更为生动、细致的图案。除此之外,生活中常见毛巾、枕套、被面、床单在生产中,都会将刺绣于布料内部,从而印染图案。民间刺绣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仍体现在区域文化的差异方面。在动手过程中,根据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其专注力也加强,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运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育的园地,希望通过刺绣手工活动,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民间艺术风情背景下,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刺绣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郁爱英,吾霞.“苏绣”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苏州高新区镇湖幼儿园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6(01):19-23.
[2]梁敏玲.挖掘刺绣教育内涵,提升幼儿综合素质[J].中国教师,2014(10):39-41.
[3]韩成利.谈民间艺术刺绣的种类与特征[J].戏剧之家,2017(8):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