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新课标改革,其核心思想是让教师改变教学思想,并在改变教学方式同时还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尤其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在这一阶段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都未养成,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个性化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那么,思维导图就是个性化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是针对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知识体系,从而教师完成整体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维导图
处在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各项能力都还未完善,并且知识储存量也不多,所以要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大量积累,因为语文知识累计对学生未来发展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式,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思维,还要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个性化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且要将知识进行分化来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且提升教师教学质量[1]。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步入了高年级行列,但是其自控能力还是不太完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还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速度,学生也无法深入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一种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教材内容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本体作用以及学生自身性格,一味利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没有活跃其课堂气氛营造不出良好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第二种原因,这种原因出现是因为教师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惰性心理,再加上传统语文教学本就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标改革带动下,一定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通过个性化教学来摆脱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枯燥,并且通过个性化教学来引发学生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内容。
二、转变教学方式利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中起到怎样教学作用
2.1改善教学方法,激发教学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可是因为传统教学方式太过古板,无法激起学生好奇心及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教师教学进度也一拖再拖。但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因为我国开展了新课标改革教育制度,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教学改革了解到课堂个性化教学重要性,并研究出各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学生也通过这些个性化教学方式改变了学习态度。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并改变课堂学习氛围,思维导图分为两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教师来制作思维导图,并将课堂要学到的知识进行分化,并利用互动方式来对学生授课,比如,在学习到《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圆明园分为几个部分来进行讲解,通过圆明园美景、建筑方式、恢弘气势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教师介绍,来开动想象如果圆明园还存在将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及增加了师生互动还使学生思维进行发散,学生注意力也会一直关注课堂;第二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则是利用学生好奇心,在还没有进行教学前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比如,进行到《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些鸟的种类,并根据自己兴趣来整理一些资料,等到上课时教师选择一份与课文对应的资料,来通学生亲自寻找的资料来进行授课,这样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建立了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进度[2]。
2.2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其实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已经发现要将学生主体作用展现出来的重要性,因为就算利用个性化教学教师只要一说话,学生就会失去讨论或者活动兴趣,就因为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学生产生了抵触和害怕心理,导致教师无法建立良好课堂交流氛围。所以,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维导图制作,并且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要对其进行鼓励与点评增加师生互动性,从而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通过交流与理解达到教学目的也做到个性化教学。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1利用思维导图讲授学习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其多样性以及灵活性来对学生进行授课,在教学时还要注意讲解过程要符合学生性格。比如,在讲解到《中国少年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阅读,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来朗诵一边课文,此时学生随着课文内容朗诵情绪十分高昂,朗诵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来总结一下课文中心思想,并让学生说出在朗诵完课文时内心想法,随后教师根据学生想法来讲解课文,在讲解过程中要对学生理解错误的点进行更正,随后再对学生进行点评并鼓励,此时学生自信心得到满足也就更乐于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就可以向学生传授学习技巧,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
3.2利用思维导图讲解和学习课文
学生在进入到高年级小学阶段时,其身体与思想开始逐渐发育,并且对文章阅读和理解能力会变强。所以,此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就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且了解导图层次。比如,教师在进行到《父爱之舟》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课文时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讲解以及课后复习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文章背景,在课上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问,并为学生总结课文中心内容与感情,课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富有情感的课后作业,结合整个思路来让学生了解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3.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总结课堂学习重点并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内容。比如,在进行完一篇文章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课文思维框架,将课文内容简化让学生去理解。学生课后通过思维框架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这样可以让加深学生知识点的认知,并逐渐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可以提升学习与知识总结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指示,来改变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并且要结合个性化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因其教学方式简单教师可以更好进行利用,并且其先进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出学生本体作用,所以说只要学校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利用好这种教学方式并结合高年级小学生性格特点,就有可以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做到配合新课标改革指示。
参考文献:
[1]党润雄.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例谈[J].课外语文,2019(6):22-23.
[2]周凤玲.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语文天地,2019(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