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倡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发展,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伸阶段,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学习生活,如何建设高质量的高中语文课堂,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总结的,这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课题,也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息息相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逐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多样化,仍受到一定的影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落实素质发展教育,不断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探索,是一线教师的重任所在。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情感教育
中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语文是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充分感受到古人营造的意境;在文言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以说,语文是兼顾了中国哲学、历史、政治,并适当吸收世界文化精髓的人文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中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研究比重逐渐上升,为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文章背后的情感教育,忽视了作者背后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多侧重于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所谓精练字词的分析。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接触到的先人智慧是七零八落的,甚至可以说是对先人的一种亵渎。教师在课文讲解中若一味运用一堆专业术语,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茫然不知所措,变成被动记笔记的“工具”,这样索然无味、不知所云的讲解极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高中学生还未完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加以补充,而高中语文教学恰恰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备。但若学生在教学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原本贫乏的知识和情感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将会严重影响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缺乏生活化的教育
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学生今后迈入社会奠定基础的。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将教育和生活切割开来,仅仅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需要学到的知识点,而忘记了将语文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语文教学主要分为情感教育和语言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有笑、有泪、有苦,这些便是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所在。当然,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是在此基础上的洗涤,要想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若缺乏生活化的情感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就不能深入到学生灵魂深处。其次,是语言教育。开展语言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和其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活动,这是语文最基础的作用。再生动的书面语言也不能完全代替活泼的口头语言,离开了生活的口语教学,学生仅是单纯地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交流活动,会大大限制学生沟通的对象,也不能感受到丰富的语言材料。
所以在开展语言教学的时候,学生不仅仅要能感受到古人或者名家著作,也应该有意识地接触贴近自己生活的语言材料,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积累。在现在的语文教育中,学生和生活间的联系在被无情地压榨,学校开展的教育内容多是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往往忽视学生的需求。若远离多姿多彩的生活教育,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语文课改质量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理念是落实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能够为开展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对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包含学生的培养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自己开展的教学是学生需要的。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转变教学理念出发,应该建立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上,才能使教师站在全面、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另外,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走出分数的禁锢,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现今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无论是高中阶段的学习,还是小学阶段的学习,都应该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影响着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语文课改中提升教学质量,应该关注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以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方式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提前进行必要的资料分析,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拿来主义》一课,应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始教学活动,让学生由思想碰撞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对《蜀道难》一课,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和课本内容建立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对于一些加星号的文章,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阅读,这不仅仅是拓宽学生视野的良好方式,也是学生将学习方式运用到实践中的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标”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精髓把握不准,致使一些语文看似改头换面地“贯串了新课程的思想”,实际却走入误区,偏离了本身的航向。语文,因和生活的相关性和实践性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所以语文教学改革较为活跃。但每一次课改都应该引发教师的深思。新课程改革要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让语文教学教学迈入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小鹏.新课改条件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J].文教资料,2019(5).
[2]闫雄韬.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