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尧祖安
[导读]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传统文化教育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教育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新课程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其还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最近几年不断努力,改革发展创新,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阅读作为小学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在新课标改革下,也需要一定创新和完善,所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群文阅读具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等作用,然而多重方面现状的存在阻挡着群文阅读开展的步伐,所以教师需要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阅读题材,并且合理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1简析群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阅读量才能充实自身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解析文章。在群文阅读教育理念下,教师先向学生提出讨论话题,经过从旁引导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进而展开整体性阅读。师生在整体性阅读时,先共同对多个文本进行读、议、统、比,再对文章进行梳理,阐述表达特点及整体意义,最后进行集体建构。这种教学方法简称群文阅读教学法,即让学生阅读,将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在群文阅读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停留在表面,要真正走进阅读,了解文章中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身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同时教师应减少对单篇阅读教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搭建自由阅读理解的平台。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学习意见和需求,在学习实践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根据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2.1创新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
        群文阅读就是围绕阅读目标和中心,将相关材料放在一起分析、阅读的过程。它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宽视野。但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关注每个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学习、接受能力,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及时查看学生阅读成果。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师要从基础开始,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梳理、排序,让学生在面对群文材料时有科学合理的阅读顺序,使阅读更加高效。通过对群文材料进行排序,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学习和理解,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例如,进行古文阅读教学时,考虑到小学生知识储备较少,理解能力较弱,可以先从较为简单的五言诗入手,逐步引入七言绝句、乐府诗等,然后进行简单的古散文、长诗阅读。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不仅对语文学科有益处,更对各科学习大有裨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以体裁为“群”选文
        随着阅读积累的增加,学生对极富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简洁明了的说明文、含蓄凝练的诗歌等文章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在比较阅读中学习同类体裁的文章,在思考中生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激发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悟美、创造美。如在学习《女娲补天》时,除了阅读《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等中国神话故事,还可以和希腊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等进行对比阅读,学生从而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感悟人类对美好的共同追求。


        2.3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改革要求语文教学的主体逐渐由教师转向学生,在实施群文阅读模式时,无论是制定全新阅读模式,还是选取阅读题材都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执行不同措施。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为其选择一些易于理解的儿童读物,最好带拼音及插画;而对于高年级小学生,应选择一些内涵丰富带有哲理性的作品,像鲁迅、老舍的文章等。从而学生主体意识得到提高,带着兴趣去学习语文。
        2.4选择因“材”施教
        为了确保群文阅读教学法的高效实施,教师在选取教学材料时要紧密结合课本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现有的语文教材都是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编制的。教师将课本教材作为突破点有助于群文阅读教学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选取教材议题和文本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将课本教材和课外教材有机整合;另一方面,整合课本教材内的单元。前者指选取课本教材中的课文和与之有关的课外文章,将其组合成“群文”。以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的教学为例,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段内容对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选取《飞度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阅大雪山》三个文本和《七律·长征》组成“群文”,引导学生从“长征中的感情”入手进行集体构建。后者指现行教材中的文章在编写主题、形式等方面具有相同性质,所以能够组合成群文,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深入探究。在选取文本时,教师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为首要目标,为学生建立群文阅读的基础框架,最终建立小学低学段、中学段、高学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文模式。针对1~2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主要选择儿歌类;针对3~4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童话、寓言故事;针对5~6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从全方面考量,选取适宜的文本阅读。
        2.5建立互帮互助的阅读小组
        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除传统的教师讲授外,还要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模式,提升阅读效率。教学时,一个教师面对一群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做到一对一指导;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化,这时我们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置多个阅读小组,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共同探究,发挥群文阅读的最大作用。设置小组时,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存在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化进行分组,才能真正达到互相帮助、优势互补的效果。阅读小组能够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群文材料进行阅读学习,与小组成员交换阅读笔记、心得等,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设置资料库,鼓励学生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材料收录进去,积累群文素材。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急需改进,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群文阅读教学法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了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傅丽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4(12):46.
        [2]万晓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旬刊,2016(11):121.
        [3]杨慧.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6(52):51.
        [4]张见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选文技巧分析[J].神州,2017(33):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