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十分重要。然而,如果将教育的重点一味地放在文化教育上,必然会造成学生品德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在低年龄的环境下要比文化教育更加重要。而在初中阶段,语文课作为一门和品德教育十分贴合的课程,应当在初中阶段担负起德育教育的责任。本文站在初中语文课堂的角度,分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 教学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语文课堂与德育教育十分贴合
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不知多少文人志士的精华,而这些精华,绝大部分都通过精美优雅的文字流传下来。从甲骨文开始,中国人就开始用文字记录生活;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离骚》等作品就已口口相传;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同时一统文字为小篆,已经东汉时期造纸术的产生,文章的流传就已经有了条件,这也就有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光辉灿烂。可以说,这些作品是我国五千年时光长河中最灿烂的一道星河,而许多近现代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振聋发聩,让昏睡的国民猛醒;如毛主席的诗篇,状况豪迈、气吞山河,引领我们走向胜利的道路。总而言之,如果教师能把握住文章中蕴含的核心情感,挖掘出其中最真挚的想法,然后将这些内容向学生讲解,那么每一堂课都会是别开生面思想教育课。
(二)初中的学生十分需要德育教育
初中的学生刚刚从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毕业,在很多问题上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已经初步形成,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进而出现叛逆的心态。而且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和心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于某些问题的认知如果教师在教育时不能妥善处理,那么学生在品德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且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如果学生不能树立起正确的品德价值观念,那么学生必然会在其他地方分心,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管教,再加上家庭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学生帮忙的事情,如果学生不能通过德育教育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其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成绩提升。
(三)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对抗外界诱惑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也充斥在市场中,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游戏机,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而随着学生家庭条件的普遍变好,这些电子产品大多出现在每个家庭中,如果家长不能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管制,那么学生必然会沉迷其中。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监管不严,经常会有一些黑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存在,这类场所诱惑着学生,让他们踏足其中。此外,网络也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大家上网的门槛也越来越低,所以网络上环境鱼龙混杂,网络内容也良莠不齐。学生的阅历和见识尚且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判断这些信息的对错,如果学生长时间受到网络上不当言论的影响,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课上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德育教育,通过这些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在面对外界诱惑时保持自我。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成绩,让学生在纷繁的诱惑面前保持自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明晰问题所在有助于教师解决问题。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推行德育教育
(一)寻找适合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语文课堂不是思想品德课堂,语文课最重要的作用还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德育教育。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打着德育教育的名号来教学,不仅会显得十分奇怪,也会让学生觉得尴尬。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寻找适合德育教育融入的点,然后在教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突出。例如,在学习课文《白杨礼赞》时,除去文章本身对于景物的描写,作者更想通过对于白杨的描写来赞美那些坚忍不拔、为国家做贡献的人们。教师在讲解景物描写的手法时,通过其中优美的文字,让学生知晓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并且从中感受白杨树在沙漠中意志品质,给予学生一场良好的品德课堂。
此外,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寻找合适的时机给学生讲解德育教育知识,通过一些问题和互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愉快地接受德育教育知识。例如在学习《乡愁》时,在讲到“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忧伤,但是如果教师不能趁热打铁,深入分析作者其中的情感,那必然不能引起学生深刻的共鸣。因此,教师应当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挖掘诗歌内的感情,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通过多种多样课堂形式来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应当是简简单单地语言讲述,如果教师只是以简单的口述方式讲解德育教育知识,那么课堂必然会变得十分枯燥,在这种枯燥的课堂里,教学效率会十分低下。这样,不仅德育教育会受到影响,语文课堂本身的知识讲解也会被打乱。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应当开动脑筋,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融入德育教育知识,其中,课本剧的扮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扮演剧中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对角色的台词、动作的演绎,能够十分直观地感受到文中角色的思想,感受其意志品质,并吸收其中精华,为自己所用。这样下来,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安排课本剧,让学生们扮演其中角色:外出闯荡却落得悲惨下场的于勒;趋炎附势六亲不认的“我”的父母,以及良心未泯,对于勒充满同情的“我”。这么一个小小的课本剧,却是对社会现实最直接的体现,学生在排练以及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做法的无耻,也感受到“我”的善良,相信学生会在其中学到不要互相攀比、不要爱慕虚荣等道德品质。而通过课本剧,学生对课文也能有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气氛也会变得十分活跃。
除去课本剧外,问答互动、分组竞赛、主题演讲等方式都是十分适合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应当在课下多加思考,给学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三)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变得更加简单
爱因斯坦曾说:爱是学问之始,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让他们学好一门课,那么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课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而对于在语文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教师而言,如果学生讨厌这个教师,那么学生必然会厌烦这个教师教导的东西,如果学生与教师所说背道而驰,那么德育教育反而起到了反向作用。因此,教师如果想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那么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产生对于语文课的兴趣,更能让学生更好地听从学生的教诲,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铺平道路。教师应当在不断地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德育教育如何融入初中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9(10):66-67.
[2]邱锦红.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及其实践路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