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地自主去阅读课文,进行思考,并且慢慢地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记忆,从而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突出,形成一种学生自主阅读的新方式。对话是阅读教学中一种新型的互动交流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通过对话的加入,提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对话已经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对话进行教学时告知学生对话这种方法的意义。并且对话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让独自阅读课文变为对话,不光可以将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情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对话策略的意义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大部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讲述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并没有将学生为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忽略文本的情况发生[1]。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会不断的将知识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生摆放在主体的地位,不太敢讲授语文阅读知识,也没有进行分析,而是让学生小组自由讨论。虽然这种确实将学生为主体凸显出来,但是只有讨论的课堂会让教学的效果无法提升。对话的加入可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交流,对阅读提升兴趣,将以知识和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改变,从而将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使用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在开展对话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先和文本进行对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人对于文字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阅读一篇文章,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看法。新课标当中要求教师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有真实的看法和阅读体验,进行多元化的思考[2]。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可以说的通俗易懂,但是这些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在上课之前,教师作为学生进行阅读的领导者,应该先和文本进行对话,尽可能的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多方面理解,也可以把握文本深层的含义。
例如《去年的树》这篇文章就有非常多的含义。一般教师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想到两点,第一是保护环境;第二是小鸟和大树之间存在友谊。其实教师如果可以和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感受其中更多的内涵。其实还可以将这篇文章看做亲情,大树就是自己的父母,小鸟就是自己。孩子长大总要离开父母,等到孩子回来的时候,发现父母已经老了。还可以发现执着的精神。小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不畏艰难险阻,跨过层层障碍只为了寻找自己的大树朋友。这些不同的方面都需要教师和文本深层的对话才可以发现,将自己当中文中的大树或者是小鸟感受他们的内心和想法,从而和对方形成对话。就像是大树是自己的父母,在小鸟离开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大树对话“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开有很多不舍吧?”大树回答“哪怕有不舍,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我也会离开”这样简单的对话,说出了多少父母的内心。如果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可以和文本对话,才可以将这种方法有效的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引领学生去和文本对话。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在教师已经本文本进行对话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领会文本当中富有的内涵。为了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教师可以将在文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话题找出来,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一块奶酪》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阅读,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蚂蚁队长受到大家的爱戴呢?”学生会回答“因为蚂蚁队长作风优良,将奶酪炸都没有留给自己,分给小蚂蚁了。”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蚂蚁队长在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吗?”这个问题会引出学生心中的疑惑,到底是还是不是呢?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个时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去探究蚂蚁队长最开始的内心。和蚂蚁队长之间进行对话,他们可以发现蚂蚁队长一开始非常的纠结,学生可以问蚂蚁队长“为什么纠结?”在文中可以看出心理非常的纠结,学生可以自行想象,“因为我是队长,我有带头作用,我不能这样做”这样的对话让学生被蚂蚁队长的行为所感动,也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的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当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应该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平等关系的交流,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3]。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涵。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教师问“哇,这是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吗?”学生答“对啊,我就是,我是世界文明的石拱桥”教师问“为什么你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呢?”学生回答“因为我在隋朝就已经被李春建造出来了,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教师问“那你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呢?为什么四个小桥洞是在一起的?”学生答“因为我是对称美,这样又坚固又美观,和蝴蝶的翅膀(天秤)一样”教师答“真了不起啊!不愧是世界文明的赵州桥!”。在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学生可以和教师之间更加友好的互动,并且能够让他们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也提升他们的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对话的策略
不光是教师与文本对话之后会有不同的想法,学生也是如此,每每一位学生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创造一个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出自身的见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例如教学《少年闰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闰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西瓜在经历危险的时候在想什么?五颜六色的贝壳在海边孤单吗?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如学生说“我是西瓜,我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另一个学生可以问“你到底经历了什么恐怖的事情啊?”学生答“原来我会被獾猪、刺猬和猹啃咬,如果不是有闰土我可能被啃得稀巴烂了”学生在这其中可以明白,原来闰土在保护西瓜,西瓜也有了这样的精力。在这样的生生对话中,学生可以进入到课文中,将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全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需要重视构建对话的过程,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对话氛围,帮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
注:本文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J]. 中华少年, 2018(16):35-35.
[2]谢大松.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J]. 南北桥, 2019(6):99-99.
[3]徐玲娇.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J]. 课外语文, 2019(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