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开展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时,要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自主探究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创造性。所以在小学六年级教学当中,要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本文就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三大主科之一,一直是重要的内容,并且在基础教育当中占据的比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由于六年级面临小升初考试,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清晰的认识这一阶段的特殊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在掌握已有知识体系的情况下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
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中一直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模式,所以教师要能够在阅读教学当中通过引导,让学生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主动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文本具有怎样的内涵。首先教师在教学语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巧妙的设置一些话题来激发学生们探究的欲望。毕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而这一目的是否能够达成,主要还在教师设置的话题上。只有恰当的探究主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针对实际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设置的主题可以交由学生掌控,教师只要能够从学生们的阅读活动当中获得反馈信息,就能够让探究活动变得更有价值。
比如在学习《枯叶蝴蝶》这一篇文本时,教师就可以设置探究问题,比如枯叶蝴蝶是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或者是为什么枯叶蝴蝶快要灭绝了,学生们就可以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文本,通过阅读就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最后只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那么学生就能够在这样的探究活动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其次要让学生们能够亲自体验阅读的过程,只有感受到探究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他们才会更愿意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活动,读是占据绝大部分的,也是学生能够体验探究活动乐趣的前提。一篇阅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自我朗诵,这一部分是通过自我阅读去感知文章所写的,大概内容其次是精读,细细研读,学生们就能够领悟到文章表达的含义,最后则是通过诵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在实际教学当中,有一些教师过分注重中间阶段的精读,而忽视了前者和后者,在这种情况下就缺少了基础和后续的巩固,那么学生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深化文章中各种零碎的知识。基于此,教师要能够重视指导的作用,并且要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去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能够将文章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1]。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给予学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能够鼓励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开始,接着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感悟,谈谈自己读完文章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比如在教学《千金一诺》这一篇文本时,文章开头就有这样一句话,珍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很多学生在看到这样一句话时,他们可能不太理解,所以这时候他们的求知欲就被激发了,很想继续看下去到底为什么文章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子的,而知识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提出问题:文章当中第一句话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并不会觉得特别困难,当他们阅读全文并找到正确的答案之后,就会有强烈的满足感。正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人阅读需求,所以他们才会主动的去学习。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并不会有意识的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阅读。比如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加身临其境,能够直接刺激到学生们的感官,轻轻松松的将他们引入到语文阅读的情景当中去。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来触发学生们的个性阅读。因为学生们的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具有大量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的教学时,也不要忽视课外阅读。比如在学习《嫦娥奔月》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之余多了解其他的神话故事,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让学生们讲述出自己在课后看到的神话故事。这时候学生们往往能够绘声绘色的讲出自己记住的神话故事,所以这就为讲解嫦娥奔月这一篇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愿意去阅读。最后教师还要注重求同,也就是学生要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理解和感悟作者在文章当中表露出来的价值观,思考这一文本的意义,这一阶段教师要能够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去理解作者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如何利用手法或语言来表现的[2]。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学模式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改。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阅读的需求进行引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探究活动,了解文本当中蕴含的哲理或感情,将文本当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段、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参考文献:
[1]胡兆钍. 小学语文中六年级课堂中有效教学方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8(03):538.
[2]马蓉.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 000(008):20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