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问题意识一般体现在认识活动中,其意识到的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产生的一种疑问以及困惑等,这在心理学层面上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且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利于小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语文新知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培养意义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培养
课堂教学应该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问题意识具有双面性,在遇到问题时可人会产生焦虑、逃避的心态;但遇到问题时也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认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享受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问题意识将会对学生的一生大有裨益。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意义
对小学生而言,培养其问题意识尤为重要,这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自身思想意识、行为能力以及思维水平等还较不成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常会感到困惑,不少小学生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实现对困惑的合理解决。在此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而就会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使小学生无法提起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则能比较好地改善上述问题,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提出问题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不断去解决问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以进步。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若想实现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那么首先应培养小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小学生敢于在课堂中提出自身疑问,并通过互相探讨,或者教师指导的方式来解决自身疑惑,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更具科学性与方向性。这样才利于促进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顺利学习,让小学生能够学习与掌握到更多语文知识,扎实小学生语文基础,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予以良好铺垫。另外,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也利于调动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对此就要求教师为小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小学生勇于发言,大胆质疑,积极与同学及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将自身的所思所想充分阐述出来,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但能够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
(二)强化学生问题储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时还应注重强化学生问题储备,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提出自身的想法,将自身的问题及疑惑在课堂中表述出来,让大家一同对问题、疑惑予以解决,可使小学生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对此,一方面,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时常难以分清主次关系,且存在马虎对待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有所针对地开展训练,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小学生在面对语文问题时,能够分清主次关系,善于抓住重点以及事物的主要特征,这样则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也便于小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小学生问题意识,让小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渐深化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学习,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强化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须针对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深层次挖掘,而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落实对问题的解决,久而久之,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势必能够获得提升,从而实现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
(三)善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质疑
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可以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趣味教学,为学生准备精美的PPT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图片、播放相应的视频来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提起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定假设,对文章中双面性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整理对比,找出文章的不同观点,根据这些观点提出各种层次、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答案的找寻和总结。
例如,在《项链》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著名的“如果我是马蒂尔……”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如果你是马蒂尔的话,你会做何选择。根据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更有兴趣阅读文章,想象自己在作者的时代会怎样。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感受到每位学生的情感表达,可以分析出学生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性格,分析当时的社会对人类性格的影响。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对重难点进行质疑,也要对文章的主旨、立意进行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一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等。
(四)开展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意识为探究能力的关键组成,所以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也利于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使小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之中敢于提出问题,并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但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利于和谐生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生生之间的情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凸显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次价值。
首先,教师应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而后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问题,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在小组成员思维的碰撞下,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随之产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抽出一些时间,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辩论,以使各个小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这样各个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才更具热情与积极性,切实发挥自身的智力水平,有效提出问题,合理解决问题。这样也能够促使各个小组成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获得提高,推动小学生的长远进步及发展。最后,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小学生,因小学生自身能力还较不成熟,所以教师对小学生的引导是必须的。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与指导,四两拨千斤,让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之下,更为深入地去学习与探究语文知识,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欲望,让小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究语文知识。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也能够使小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小学生学习自信,充分燃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更为积极与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率等。对此,可通过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强化学生问题储备,以及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等诸多途径,来落实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做好扎实铺垫。
参考文献
[1]傅华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策略[J].亚太教育,2019(5):16.
[2]陈碧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亚太教育,201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