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中生活化的合理运用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王红
[导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在语文教学中,习作占很大一部分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在语文教学中,习作占很大一部分。语文习作不仅要累积自己的词汇量,还要与生活相结合,善于发现并积累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深意的写作素材。所以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合理运用

        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要乐于进行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不拘形式的写出来。生活化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要从生活出发,真实的反应生活,让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语文习作素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源于生活,要求学生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世界,熟悉身边的一切事物,并对其熟悉的人、事、物进行详细的描写,但生活化不是简单的照搬生活,要加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一、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原因及意义
(一)原因
    中年级的学生,相较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更加敏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通过低年级语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他们虽然可以观察到身边的人、事、物,但却缺失自主习作的方法,不会进行合理的选材,也不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处于一种理论不能贴合实际的阶段,需要通过老师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引导才能完成习作[1]。
(二)意义
    传统的习作教学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并且大多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内容老旧、枯燥无味且脱离生活,让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灵感,对写作更是提不起兴趣,所谓“谈写色变”。生活化的习作教学的意义有很多,首先更能贴近学生实际,可以开发学生思维,减少写作时的学生思维束缚;其次也可以通过体验生活的方式,让学生着重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谈写色变”的状态,让学生爱上写作,善于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于身边事物及事情的自我感悟。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生活化合理运用的措施
(一)根据教材内容,创造生活化情境
    教材是学习的根本,老师可以根据所学单元的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情境,布置相关的作文题目。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这几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着重对其描写、表达方法、手法特点进行深入讲解,在结束课程之后,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相关内容。然后提出“你还去过或知道我国有哪些有名的景点?你在那里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见过哪些人?吃过哪些当地的名小吃?”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没有,也可以提出“你觉得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景色优美的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什么?”等问题,通过这样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经历,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游记。
(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写作的关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及写作评价的时候,过于注重写作技巧是否运用得当,运用的辞藻是否华丽,而忽略了素材的收集[2]。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关注生活,注重细节,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运用自己观察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素材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学校中发生的有趣的事,观察学校的变化等自己身边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是同学、朋友、亲人等,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小烦恼,以及让他们难忘的事等[3]。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画杨桃》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有见过杨桃吗,见过的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它是长什么样子?”等学生回答完毕后,可以引入课文,等学生对课文有所熟悉,再次提问:“为什么课文中会出现两种不一样的杨桃呢?”这就可以引入这一单元“多角度看问题”的主题,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那你们还见过像杨桃一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不同形状的物体吗?”通过这一方式,拉近了语文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得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各事物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进而为丰富写作素材库。
(三)组织集体活动,引出共同的写作话题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经历,家庭环境都是有区别的,比如老师布置了“我的妈妈”的命题作文,让学生描写自己的妈妈或描述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命题作文不仅内容局限,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如果正好有学生是单亲家庭,妈妈已经过世了,就会让学生很为难,有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会因为这样的命题作文而从此开始厌恶老师,更厌恶写作,得不偿失。老师在作文命题的选材上,应当选择适合所有学生的命题,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机体活动中,然后再根据活动进行写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也蕴含着很多知识和道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春游,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然后在春游结束后,让学生写一篇与本次春游有关的作文,这样的活动在进行中肯定有很多事情是值得记录的,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写作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有共同的写作话题,避免因为经历的不同造成的写作困难[4]。作文完成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交流,然后进行点评,让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让学生积累新的作文素材。
三、结束语
    进行好的创作,不仅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词汇的积累,还需将教学模式生活化,不然仅有好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词汇积累,没有写作的灵感也等于白搭,而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写作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晓燕.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 000(010):P.73-74.
[2] 何新旺. 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中), 2016(11):68-68.
[3] 黄晓华. 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 才智, 2017(26):116.
[4] 丛蓉. 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593(11):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