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诗词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佘惠淑
[导读] 语文科目作为我国教育的主体科目
        摘要:语文科目作为我国教育的主体科目,是对于孩子们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硬砖头”,而在语文科目中的作文和古诗词教学课程,是奠定学生写作基础和培养语言艺术能力的重要语文课程,本文从语文作文教学层面出发,就古诗词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融合进行浅析。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其高美的意境和绝美的佳句,是学生对汉语文学艺术鉴赏的宝贵资源,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存在重要意义[1]。由此,教师为了加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与写作能力,积极创新了作文的教学方法,通过古诗词的韵律和其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共鸣,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文字语言晕染能力的提升,由此语文教师们将古诗词融入到作文教学当中。
        一、小学学生作文写作特点
        小学语文一般是从二年级开始进行书面语言的引导,到四年级的时候书面语言就需要超过口头语言水平[2]。作文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言对学生进行文字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课程,一般是由不切题至切题;由切题逐渐发展至中心思想的突出;由自然单一的开头结尾至多角度、多样化的开头结尾;由简单词句发展为复杂且包含情感的语句。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完整表述出一件事物的中心思想、主旨情感, 最终做到文章可以借诗抒情。
        二、古诗词融入作文教学的意义
        古人有云:“读遍诗词三千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是我国文化精粹的传承,是古今以来的教学内容。而现今社会对于小学学生来说,诗词歌赋的掌握是小学学生打开语言知识的大门,是奠定未来的文字知识的基础,对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现今教育领域中,诗文已经不是主要教学形式,但是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词,都对学生语言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古诗文在人类语言展开能力上的培养依旧具有延续性。并且诗文特有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以及其艺术性,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需求。因此,古诗文的学习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三、古诗词与作文教学的融合方法
        作文需要运用比喻、比拟、拟人等多手法进行写作,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在身心特点上还是在生活阅历上,都不具备完整的写作能力,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融入,是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文字、语言、词汇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期希通过此方法可以加强学生们写作过程中文章中的情感表达[3]。
1、以诵寓情,激发情感
        人们在阅读时会在文字层面上融入自己的情感,而阅读是对学生词汇累积和情感阅历累积的有效方式,是学生对文字进行情感融入的有效途径。古诗词具有独特的情感魅力,对古诗词的吟诵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思维空间,并且通过古诗词韵律起伏和诗词情感波动,可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使学生在得以情感上的升华。由此,教师可以将古诗词的教学有效融入到作文教学中,以通过寓情于景的情感教学,达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长期的朗诵习惯,可以让学生把古诗词精髓循序渐进植入到脑海中,名篇佳作的意境魅力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色彩,对古诗词情感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更有利的将情感表达出来,同时加强了学生词汇累积,激发了学生自身主体情感意识,增强学了生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古诗词《咏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诗词进行初读,让学生对文字意思有所了解,然后进行诗词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想象一下生活中看到的鹅在水中浮游的时候的样子。然后在学生对诗词的整体含义理解后,让学生对《咏鹅》进行朗诵,且派出代表在课堂上讲述自己体会的鹅在游泳时的情景。

在学生进行讲述时适时引导学生们作者对整个诗词表述的意境,且对鹅在水中的细节形容的词语(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进行标注与分享,由此达到在诗文的清美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对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阅读与朗诵,提升学生诗文鉴赏能力与文字知识掌握能力,同时达到词汇累积的效果。由此使学生在艺术素养和文字知识素养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综合性的提升,且达到了写作能力的提升[4]。
2、入情入镜且灵活运用累积到的词汇
        作文写作修辞手法的提升需要一个漫长的词汇积累、升华的过程,由此语文作文教学就需要让学生对文字有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对词汇情感的表达可以灵活运用。真实的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词汇和文笔是文章的骨骼,有血有肉的文章是需要在具备充分的情感前提下的,而文章的鉴赏意境就是作者才华的体现。由此写作更注重细节的体现与词汇灵活运用,能使学生写作水平得以不断的提升,才能使写作的文章更具有艺术鉴赏价值。
        例如,《敕勒歌·北朝民歌》一词中,这首古诗词充分体现了北部牧民在草原生活的特色背景,教师可以通过目前应用较广的多媒体加以辅助,通过视频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达到以对古诗词进行入情入境的情感体会,在视觉感官与心灵冲击的双重作用下打开情感的“心扉”。教师可以在入情入境的诗文教学过程中布置作文作业,题目设定为由该诗词背景下学生对草原风景与牧民生活的感触。让学生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累积的词语,形成文字语言形式表达出自己所要体现出的情感。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璀璨明珠,蕴含着每一位作者莫大的情怀和对所接触到情景与事物的感悟,其语境足以激发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词汇与语句的不同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诗文蕴含的情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会领域,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累积的词汇对文章进行最贴近思想意思的表达。
3、品鉴赏析起到的画龙点睛作用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它在剪短的诗文中包含了语言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对文章的浅析是提升学生写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佳作的鉴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在文章中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对加强学生文章中心思想的阐述是及其有效的方式。而古诗词涵盖的文化精髓,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例如,在语文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方面着重加强一下,要求学生深入渗透诗文中的情感理念与思维,然后去写作一篇在题材上较为具有创新性的情感文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将主旨思维和精髓灌输到学生脑海中,使学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灵魂,得到真理的探索性与自身情感的升华。
        让诗歌走进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文章散发着古典艺术气息,让学生们在写作中体会到语言的美感,让学生以独特的形式进行文章的写作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使学生们在思想上得以语文知识的“丰收”。
        结束语
        我国古诗词经过漫长历史发展中得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其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精粹内容,诗文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对人们文章创作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教师以诗文创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小学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效的解决了我国小学学生作文教学难题,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曲海月,杨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J].课外语文,2019(1):50-51.
[2]宁迪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7):44-44.
[3]董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整合实践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11):48-48.
[4]钟丽娟.探讨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001):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